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把这句话对应近些年的和田玉雕刻行业,可以改为,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比较贴切。
从事和田玉子料雕刻的玉雕工作室感受应该很强烈,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海玉雕工作室的光景对比前几年整体不似之前;另一方面,符合创作标准的和田玉原材料整体价格仍在大幅度上涨,且数量越来越少,面对供给和需求的同时减少的滞涨处境,海派玉雕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1、和田玉原材料锐减之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米下锅是最大的挑战,上海一直以高端自守,和田玉子料是不二选择,而相对苏州、扬州、河南、揭阳等地,早就把山料(俄罗斯、青海等地玉料)纳入雕刻视野,这些山料较之和田子料,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极具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上海虽然个别工作室也有转变,但在邻居苏州玉雕产品倾销供应的对比下,仍是杯水车薪,上海玉雕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
而一个信号很明显,相比10年前维吾尔族第一站先到上海的情况已变为直接到苏州,原因很简单,苏州工作室的价格更有诱惑力,且很快出手卖掉的几率极大。
近两年,很多上海的玉雕工作室每周六日后都会到苏州采购原料,邻居苏州作为和田玉原料基地的集聚效应优势明显,上海败下一阵。
2、市场萎缩之惑
面粉决定面包的价格,一味以高端子料作为创作对象的工作室创作出的成品价格也是正比居高不下,这考验着市场萎缩下买方的接受能力。
放眼苏州镇平等地,因早就雕刻山料,成本已大幅下降,市场决定供给,原本上海的客户很大比例流失到了苏州,抛开工艺角度不谈,价格上苏州已占有绝对优势,且可选择的范围也大,作为消费者,便宜、便利是他们的首要考虑
众所周知,上海玉雕工作室的分散与苏州玉雕工作室的集聚也形成明显差异,从这个角度,上海又败一阵。
3、人才流失之惑
苏州材料的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必然会引来人才的集聚,据去年行业统计的数据,苏州玉雕人才已超10万,上海呢,有没有二十分之一?应该是没有,这两年从上海到苏州从业的人比比皆是,相信很多上海工作室都有亲身经历,抛开工艺角度,苏州的诱惑力更大。
笔者曾在苏州跟数名曾在上海学习工作业内人聊过,大部分都没有后悔,唯一后悔就是说,“来晚了(苏州)”,背后的原因肯定是三个字,“挣钱了”。有没有混不下去的,肯定有,各个行业都有,但总的趋势如此,从人才角度,上海又败一阵。
说了三点困境,那么上海玉雕有没有优势?答案是肯定的。
1、和田玉原材料锐减之惑
海派玉雕的工艺在近30年,应该是独步天下,独树一帜,引领潮流,至今仍享有盛誉,也倍受行内认可。这得益于上海玉雕厂和老一辈的玉雕大师的影响。上海玉雕厂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国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风格突出,产品多样性强。
而事实也证明,上世纪90年代,上海玉雕也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最早被港台收藏家认可。我跟一些苏州玉雕从业者聊过,他们的眼里,上海是神秘的,也是高大上的,原因就在于上海玉雕的精益求精,至今仍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可以负责任的讲,在上海能得到认可的,在全国都是佼佼者。
2、成熟市场的支撑
上海的地理位置毋庸冗述,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无论是市场还是人的需求,都是拉动玉雕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而且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基地,海纳百川,很好的吸收了多元文化,给传统的中国玉雕带来了可资借鉴的艺术元素,近20年一直处于引领玉雕行业发展的位置.
尽管现在上有苏州,左有镇平,下有揭阳,但从工艺和创新的角度和基础等方面来说,上海还有它的积淀和优势,市场也很成熟,受众人群整体的鉴赏水平很高。
3、大师“传帮带”的引领作用
众所周知,上海的国大师,无论是水平还是数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老玉雕厂的本土玉雕大师,在全国玉雕界都享有盛誉,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师德艺双馨,特别是在传帮带带徒弟上也起到了引领模范作用,之前也提到了,人才是这个行业的关键,上海整体的玉雕水平绝对是全国最好的,这也跟老大师有绝对的关系。
路在何方?
海派玉雕的危机和转机同时并存,这个时候是考验每一个工作室的关键时刻,我个人认为,海派玉雕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坚守和探寻。
1、以技艺为龙头引领行业发展
海派玉雕素以精工细琢著称,也是海派玉雕的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相比苏州的高产,上海要发挥所长,在精雕细琢上继续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大胆创新,雕刻符合时代发展,有时代气息,传承中华文化的玉雕作品。
2、在上海范围内形成集聚效应
行业内互通有无,共同打造海派玉雕这个老品牌,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气。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玉雕行业需要交流,需要碰撞,这样才会有新的发展,如果固守一隅,或者固步自封,或者自娱自乐,都会限制自身发展。
面对市场的仿造,其实不用过多顾虑,引领就是要面对市场的追赶,倒过来讲,不是引领,就是亦步亦趋,海派玉雕就是要扛起这个行业的大旗。
3、以文化为引领,共同培育市场
近些年,玉雕行业之所以会遇到一些瓶颈,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关系,但也跟有限的受众群体有一定关联。市场的培育需要有不断的受众群体进入,引导则需要文化的浸润。
没有哪个工艺美术行业像玉雕这样具备先天的文化优势,中华8000年玉文化给予了玉雕行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上海有着成熟的市场氛围,海派玉雕工作室要走出去,要走向普罗大众,弘扬和传播中华玉文化,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玉雕,形成良性的发展。
归根结底,玉雕行业是拿作品来说话的。海派玉雕经过一代又一代玉雕从业者的努力,到今天有着良好的口碑,只要海派玉雕立足于作品本身,无论市场再如何变幻,海派玉雕这个牌子都会屹立不倒。
作者:
王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田玉鉴定评估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