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对着装颇有讲究,上至王公大臣,宫廷达贵,下至平民百姓,不管男女都爱佩戴一些首饰装点自己,或佩于腰,或悬于颈,或戴于腕。
女子穿上华丽雍容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饰品,优雅端庄,男子腰间还会配上玉,风度翩翩,看起来极为儒雅。不过,有一些饰物,男女佩戴,所表达的含义却大不相同。
玉佩
古人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以玉比德焉”,古代男子佩玉,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君子身份。
而女人一佩起玉来,就变成了警示女人走路仪态端庄的物件。据贾谊《新书·容经》中道,“位执戒辅,鸣玉以行”。
意思就是,古代女子在走路时,莲步轻移,玉发出的声音叮当悦耳,更显优雅轻盈,而走得太快或胯步太大时,坠饰叮当乱响,是以失仪。
而如今,男女佩玉,没有严格的限制,它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乐趣。
让人的气质变得温和儒雅,同时保佑人们吉祥平安,更是一种时尚,一种传统文化,并一直流传下去,受到更多人喜爱并传承发扬下去。
戒指
今日的戒指,扮演着不小的角色,或是作为装饰,或作为婚姻的信物,或纯粹用来显富,男女皆可佩戴,然而在古代,戒指就不能随意乱戴了。
古代的男子,戴的戒指,一般是扳指,戴在大拇指上,最初是用来保护手指所用。
而后,它成了贵族的文玩,用来彰显男子权势、身份、财富和尊贵的地位。
一说起这扳指,就得提到乾隆帝,他特别喜欢玉扳指,认为玉扳指 “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 “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理涵”。
时代发展至今,也能看到材质众多的玉扳指,男人戴上气场十足,颇有王者风范,并且玉扳指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非常有文化内涵。
而古代女子戴的戒指含义可就深了,最早女子戴戒指还只在宫廷间流行,据《五经要义》记载,古代妃子如果要准备侍寝,就会在左手指上戴一枚银戒指来表示。
如果来例假或者怀孕了,不能服侍皇帝,就会戴一枚金戒指表示。慢慢地,宫廷戒指在民间流传开来。
后来,到了在东汉时期,人们还把戒指当作定情之物,青年男女们互相赠送戒指来表明爱慕心意。
戒指作为定情信物,一直延续至今。正值情人节到来,以玉传情,可挑一枚戒指,送给你心爱的人可是大好时节!
发簪
在古代,如果要推测,女子的年龄,一般看发型,如果看其是否婚配,就要看其头上戴的簪子。
簪子,又称“笄”,女子在年满十五岁后,便要行笄礼,挽髻插笄,表示成年,女子就可婚配。
一般来说,富家女用的发簪,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发簪对于女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饰物。
而古代的男子,佩戴发簪主要是用来安发、固冠。杜甫的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有记载。
而汉代臣子们,常常头插簪笔,以方便随时记录。簪笔后来演变为高级文官的象征性标志,成为朝冠上必须的饰物。
男子的发簪样式,以简单大方为主,只是轻轻地插入发中,便温润如玉。
不过现代,人们虽然不用像古人那样戴发簪,不过女性穿上汉服,再盘好精美的发饰,戴一只精致的发簪,高雅的古典美悠然而生,拍起照来绝对仙气十足!
朝珠
在古代,官员们,有一件必须做的事—上早朝。在清代的时候,上早朝颇有仪式感,在服饰的穿戴上很有讲究。
通常官员们要穿朝服上朝,如果官员的官位达到一定等级,还要戴上朝珠与朝服搭配,以表示身份。
如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佩戴朝珠。
而内廷行走人员和参加朝廷大典的司事、侍卫人员不分品级,一律佩戴朝珠。那时候朝珠的主要作用是权贵的像征物。
但若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工艺亦不相同,常见的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翡翠、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
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男女在佩戴朝珠的方法有所不同,男者穿朝服和吉服时皆挂1盘朝珠,女性穿朝服时佩挂3盘朝珠,穿吉服时佩挂1盘朝珠。
当然现在,人们不用上朝,戴朝珠成了一种个性的追求,想怎么戴当然是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