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关于独山玉收藏的佳话,更是一位藏家和玉神工艺的奇妙缘分际遇。这位天津的独山玉藏友,早年在石佛寺市场收藏了一件独山玉作品,随着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作品中的一些问题如鲠在喉,随后委托玉神工艺两位大师集体会诊,作品得以神采重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遂与其学习珠宝玉石的导师各自撰文一篇,记录这一段独山美玉的收藏经历。
匠心妙手
《寻踪》玉神苑 独玉藏家 | 田冠英
几年前,本人在石佛寺拿了一件自以为还可以的独玉山子摆件,可李兆江老师给判了个40来分,尤如严冬冷水浇头“透心儿凉”。之后,慢慢的开始觉悟,对着摆件左看右看别扭,上看下看不顺眼,想丢弃有所不舍,送友无人收,一块相貌鄙陋、杂乱无章、雕技拙劣的垃圾货砸在了手里,……“堵”。
▲《寻踪》改造前
一天,突然想起将摆件送请了“玉神苑”。在河南省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刘晓强的亲自设计、全程参与和指导下,有河南省雕刻大师侯庆军共同对摆件进行了改造。
▲《寻踪》改造中
当看到改造后的作品,眼前一亮,心中惊喜。从作品整体形象,到每一个细小部位,以及原摆件无雕工的背面,因材就势,巧妙用料用色,精心设计和雕琢,整个作品妙趣横生,韵味十足。真是,前世今生,旧貌换新颜,越看越舒服,越看越痛快,伏天吃冰棍儿一个字“爽”。
▲《寻踪》改造后
纵观新作品,一言以蔽之:“妙”!
品相靓丽,昼观夜赏,
品质优佳,心清气爽,
品位致雅,韵味高上,
雕工精湛,鲁班不让。
层次分明,虚实得当,
俏色巧用,玉润色亮,
镂空制作,灵气显张,
静中有动,生机溢盎。
山峻巍峨,重峦叠嶂,
藤箩缠绕,古松苍桑,
人间仙居,林荫楼堂,
暗泉潺潺,怡人清凉。
小桥流水,童叟游荡,
云游雅士,山后修养,
彩云缭绕,宁静安祥,
艳阳高照,普天辉煌。
▲《寻踪》改造后局部
成品改制较原石初创受到多方面局限,难度更大。然而,同一块石头在不同雕刻师手里的结果竟有天壤之别。顿悟:这就叫大师;这就是“玉神苑”的“品质、品位、品牌”三位一体“文化元素”理念的充分体現。不由得想起几句顺口溜:
《祛堵添顺》
劣石孬工四十判,
丢弃不舍堵心丸,
改头换面舒心丹,
匠心妙手玉神苑。
本人不仅收获了一件增值数倍,而且,具有纪念意义的珍品,还学习和了解了许多玉石以及雕刻的相关知识,激发了爱玉情怀,增添了玩儿玉乐趣,提高了审玉能力。
令本人感到十分荣幸,並且,给新作品增辉添彩加分的是,李兆江老师授于新作品“寻踪”之美名,並作了评价(另发表),还赠诗一首:
《寻踪》
琼林仙境赏涧泉,
欲仿阁主人未还,
问童隐士云游处,
山阴林下觅诗篇。
特请刘晓强总经理将李兆江老师的诗《寻踪》和摆件改制前后的两张照片一并印在收藏证书之上,以作纪念。
在此,敬向中国珠宝玉石著名诗人李兆江,中国玉文化著名传承人、独山玉拯救者刘晓强,大师侯庆军,表示谢意!■
▲《寻踪》改造后背面
玉 出 琢 磨
珠宝鉴赏专家 | 李兆江
前些年好友田先生在南阳玉石市场上购得一件独山玉雕。玉雕者通过俏色利用把玉石雕成了以山水亭榭为题材的山子,颜色丰富但玉质较为干涩,雕工虽然很繁杂,但总是觉得呆板,缺乏层次感,画面毫无生气可言。
不久前田先生又给我发过了一件独山玉雕的照片,从画面来看玉质虽然不够通透、温润,但从颜色角度分析,白绿相间夹有褐色,色调还是比较明快和鲜艳。从景观布局来看,玉石的方寸之间雕有楼台亭阁,山峰错落有致,流水淙淙,人物呼之欲出,使我不由得连连称奇。田先生神秘地告诉我,这就是原来的那件玉雕山子,买回来后总是感觉不尽人意,如鲠在喉,因此他拜托了河南省南阳玉神苑文化产业园的刘晓强大师看看如何改进。刘晓强先生建议,可以在原雕件基础上重新立意,并亲自委托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候庆军设计、雕琢成了现在看到的玉雕作品。
▲《寻踪》改造后
对比这件玉雕前后的照片,的确相形见绌。后者不但俏色巧用到位,即保留了原作品中山川、树木的本色,而且还把原来并不美观的黑褐色部分设计成山涧溪水,温润的质感如同被溪水滋润了的山石,相得益彰。最为佩服的是把原件平面的部分大刀阔斧地向深处挖掘,精心雕成石窟中两位交谈的老者和一位指路的小孩,还在本来颜色幽暗的山子背部,利用一小片质地温润的浅黄色的玉质,雕成树林和一位雅士。整个作品不但俏色巧用、层次明显、静中有动、虚实结合,而且山子前后的人物遥相呼应、神态各异、呼之欲出,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境。
▲《寻踪》改造后局部
神韵是玉雕作品的灵魂,创意使这件玉雕显示出非凡的神韵。这件玉雕作品意境旷远、深邃,任人浮想、回味无穷,于是我见景生情,给玉雕题诗一首。
《寻踪》
琼林仙境赏涧泉,
欲访阁主人未还,
问童隐士云游处,
山阴林下觅诗篇。
从玉器行业来讲,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在设计创作法则上就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在雕琢技术层面就是充分利用玉石资源并发挥原材料的质地美,其基本要点就是挖脏去绺,利用俏色突出主题,反璞归真,能震撼人们的心灵。所以五彩缤纷的独山玉为玉雕艺人施展俏色雕工艺提供了创作想象空间。
▲《寻踪》改造后局部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是我国著名的玉雕之乡,近些年以来当地的一批青年玉雕工作者们不断推陈出新,尊崇“顺色立意、依形就势”的玉雕艺术理论,经过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浓厚中原乡土文化气息的玉雕作品,在全国“天工奖”、“子冈奖”、“神功奖”等全国玉雕作品大赛中屡获殊荣。有些利用俏色雕琢的独山玉作品以山水画卷,花鸟鱼虫为题材,这些作品犹如国画中的水墨韵染一般,诗情画意,或泼墨写意,或工笔写真,给人们的生活点缀出缤纷的色彩。尤其是有些玉雕大师创意频出,以中原地区朴实的民风乡情为素材,利用黑白混杂的独山玉雕琢出的人物活灵活现,充满了生活气息,令人忍俊不止。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克钊在去西藏旅行的路上,看到朝圣的藏族奶孙俩很受触动,回来后就独出心裁,利用独山玉中的褐色、白色和黑色,完成了独玉作品《心路》,不论是从俏色利用、雕琢工艺还是人物的表情,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震撼。
▲玉神独山玉经典作品《心路》
世界上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和方法虽然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成功的经验方面却是触类旁通的。对每一件工作的处理方案,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眼界和心中的格局。格物致知、独具慧眼、灵活应变,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就拿玉雕工作来说吧,玉出琢磨,没有多年坐在冷板凳上苦苦地探索艺术的经历,并且对玉石文化有深邃的感悟,绝不可能占据文化艺术高地,点石成金,创作出化平庸为神奇的艺术作品。其实,任何工作也都如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像北宋思想家王安石在诗中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李兆江,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退休教师,现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担任珠宝鉴赏的教学工作,经常以石为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活动和诗词创作。)
▲玉神独山玉经典作品《清婉》
部分文字转自《海的女儿艺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