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2016年已经过去了二分之一,“微凉”与“调整”既是形容季节,也是艺术品市场近期的写照。随着数据上的“回调”和“趋于理性”,艺术品收藏领域也有了越来越多关于价值回归的思考之声。
文玩不一定很值钱,但一定要有情怀
虽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应多多关注收藏品的保值、增值,不过要想同时当好一个收藏者,“骨子里”的情怀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让我们担忧的是,如果让光有钱而没有情怀的艺术占领世界,营造一个人傻、钱多的收藏市场,似乎是不太妥当的。
就算中国买家要去改变全球艺术,也应当是通过注入我们特有的情怀才对。
那么具有自我特征的人文情怀应当是如何的呢?
看看古人的做法吧:
在古代,收藏是一件赏心的乐事,收藏者是以欣赏、喜爱为先,对于藏品有着深厚的情感,是轻易不会出手,他们的收藏更像是一种文化消费,就像是看一场电影,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们玩收藏的境界是获得藏品独自把玩,从中领略鉴赏的愉悦,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自我陶醉,或是期待成为知识渊博的大鉴赏家,获取众星捧月的尊敬与荣耀。
总之一句话,对于古代的收藏者来说,对艺术的把玩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怀上,有情怀是一种境界。
有情怀才有价值
而如果要举一些收藏品本身并不怎么值钱的例子,其实比比皆是。
比如说,过去有不少人收藏小人书、连环画,对于这一在某个时期里流行一时的文化产物,之所以在这几年颇有些市场、小圈子,就是源于当时那一批人儿时的情怀。
近一点,还有70后、80后玩过的变形金刚玩具,一度好几千、体现的同样是一份情怀。再往小了说,身边遇到过收藏电影票、机票或者车票的朋友吗?
一叠叠夹在一起、整理好的各色纸张,记录的仅仅是其个人的一段人生历程,对其他任何人也许都毫无价值,但自我的情怀就在那里。
当然,有情怀的东西有很多都是不值钱的、只供自娱自乐的。但若说有什么流传悠久、藏家众多的艺术品并无任何情怀在其中,那却是令人难以相信的。
在艺术品巨大的赚钱效应面前,95%的收藏者都把收藏当成了投资,殊不知这种变了味的收藏直接导致了艺术品价格背离价值的怪现象。可最终,价值总要回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