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原石
现代考古挖掘中,在新疆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和田玉制成的玉斧、玉串珠;据悉,在陕西仰韶文化遗址已出土了和田玉玉器;在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玉片也可能来自和田玉。这一切表明,在“玉器时代”和田玉已被当地人们使用,并传播到甘肃、陕西等中原地区,这一条传播路线就是“玉石之路”的雏形。
三千六百年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代,已经出现了丝绸,那时的丝绸还未能到达新疆,而和田玉却从遥远的新疆流传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新疆玉材需经甘肃、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从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
值得注意的是,那时这条“玉石之路”已向西延伸到中亚。据乌兹别克史记载,在公元前两千年时,就已有新疆和田玉在那里出现,可能就是从新疆北麓远运而去。这条大约四千年前的西去“玉石之路”,早于以后出现的“丝绸之路”一千六百年左右,可能是中国通过中亚一条很古老的道路。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将中原美丽的丝绸带到新疆,从此“玉石之路”因丝绸贸易的日渐兴旺而变得繁荣起来,被称做“玉帛之路”。在汉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地方出现了,这就是《史记》中所说的“玉门”以及《汉书》中记述的“玉门关”。为什么叫“玉门”、“玉门关”而不叫“丝门”、“丝门关”呢?我们认为,这个史实反映了和田玉沿“玉帛之路”向东输入中原的事实。玉门关处于新疆与甘肃交界地带,是运输和田玉必经之地。当时的汉武帝非常重视和田玉,因此,设置亭障都尉把守,并以“玉”命名,“玉门”即玉石输入之门。
“玉石之路”不仅为此后的“丝绸之路”奠定的基础,并且也是新疆和田玉在中华文明史上重要地位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及对外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