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起,佛教传入中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文化影响的加深,佛教成为了与中国本土儒、道并列的一种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古老传统的玉雕文化艺术同样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玉雕作品的题材众多,其中缘于保佑、祈福功能的佛像类题材,以其丰富的造型、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形式,深受人们的青睐。玉器中常见的佛像题材有观音、弥勒佛、释加牟尼、罗汉、达摩等。在传统的玉雕佛像艺术中,早期多以明清时期的佛像造型为艺术依据,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的佛像传世较多,受到玉雕师的广泛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艺术审美的不断提高,玉雕中的佛像,也逐渐走向了艺术的回归。在近几年的佛像玉雕创作中,玉雕师开始追寻艺术审美。佛像玉雕艺术也必然体现中国佛教的精神,即圆融无碍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圆融无碍,释义“圆满融通,无所障碍”,不偏执、消融一切矛盾、和谐的意思。天人合一的精神,在玉雕艺术创作时,要把佛看做人而不是神,人性本来就是佛性,这就是佛教天人合一精神的体现。
曹伟 和田玉籽料福在眼前牌
此作玉质油润细腻,密度极佳。弥勒双耳垂轮,堆满笑意,憨态可掬,令人心生喜乐亲近。作者对弥勒佛身姿和神态的构思精巧,既有立体写实的生动,又具写意留白的风韵。整体构图简约大方,形好工佳,佩戴佳品。
侯晓锋 和田玉籽料祝福牌
此牌用料为和田玉籽料,玉质细腻,且油润有加,白度亦为佳美。牌型修长秀美,仅在牌面上部雕琢为弥勒造型,其余则素面不雕,打磨精光,以展示玉质润美。和合心,喜乐相,是对侯晓锋的弥勒雕刻艺术的高度概括。侯晓锋在创作弥勒时,融汇自己对佛学教义与世俗生活的感悟,将弥勒这一传统题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他的弥勒作品富态而不臃肿,洒脱而不失圣灵,被业界誉为“侯弥勒”。
程磊 和田玉籽料佛在心中佩
粗细渐变的圆环,内有圆佛一尊,既是独立分离的,又依靠绳艺紧紧相连。作品突破了传统佛坠的造型,给人以圆润饱满、一团和气之感,令人喜爱。
侯晓锋 南红玛瑙一团和气佩
“一户侯”的弥勒佛,最大的优点就是让观者看了就开心,笑在嘴上,乐在心头。弥勒面部刻画精细,表情生动传神。作品下部通过柔美的线条及弧面,将弥勒的形态写意的表现出来,形成了繁简的对比。
庞然 和田青玉籽料黑财神把件
此佩由新疆和田青玉籽料雕就,玉色若墨玉之黑色,但灯光观之,则泛青色,此等玉料应归之于和田青玉范畴之列。玉色与玉质均匀无杂,细度及油性亦为佳美,为和田青玉籽料之上品。另面保留了和田玉青玉籽料的原皮,毛孔自然,不事雕琢,带有的天然弧度增强了把玩及佩戴时的舒适性。正面则以高浮雕手法,用工笔划般细腻的线条精雕细琢出黑财神,财神头戴宝冠,项饰璎珞,面容威武。此作妙在阴刻线的处理上,细细观之,阴刻线刻画细腻流畅,毫无杂乱交错之感,丝丝可辨,尤见功力。在款识上,也是颇具特色,作者以微雕的手法将款识雕刻在俊逸的线条旁,既展示了作者微雕功力,又彰显了作者低调的性格。庞然先生创作的题材以文人画意及宗教题材为主,风格各异,特色显着,备受当代玉雕界及藏家关注。
忠荣玉典 和田玉籽料观音佩
徐志浩 和田玉籽料观音牌
和田玉籽料,皮色自然黄艳,玉料脂感白度俱佳。正面浮雕观音大士坐像一尊,菩萨双目微启,目光低垂,双耳贴颌下垂,嘴角内敛,发髻高耸,法相慈祥端庄,祥和恬静。身后净瓶垂柳,似有悠悠馨香,沁心入脾。玉牌背面光滑细腻,阴刻“净心守志”,以示人们消除内心的纷繁欲望,使自己平静下来,从而得以聆听真正的的心声,坚守自己的志向。
施宗颖 18k金镶嵌宝宝佛翡翠佩
邹小林 碧玉绿度母摆件
绿度母造像为菩萨装,全身呈绿色,是喇嘛教的事业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身材纤细,美貌绝伦。头戴小五佛宝冠,身佩各种璎珞珠宝,其形象华贵美丽,慈祥庄严。
朱仁尊 黄水晶释迦牟尼牌
黄水晶为材,雕琢释迦摩尼像,螺髪规整,宝珠顶严。面庞丰圆,弯眉与鼻胫相连,眼睑下垂似俯视众生。佛祖双跏趺端坐。台座莲瓣圆润饱满,给人厚重敦实之感。
刘国皓 和田玉籽料笑佛佩
由和田玉籽料雕就,另面保留了玉料的洒金皮色,正面以浮雕手法雕琢为笑佛,佛双耳垂肩,眉开眼笑,身体则隐去,以弧面来展现玉质之润美。
吴庆同 王东光 水晶长寿佛摆件
此件水晶佛像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庆同与王东光倾力合作的佳品,可谓珠联璧合之作,将水晶原石的天然特征融汇在佛像的造型中,达到了情境丰富、意境深邃的艺术效果。作品整体充满了工艺之美,亦不乏神圣庄严之气。 此作在白水晶高折光率的条件下,通过磨砂和抛光工艺比例适当的施用,不仅彰显了水晶澄澈的质感,亦将创作主旨表现的直观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