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不会雕刻,仅仅是耳濡目染的熏陶了二十多年的玉雕人王九山;在经历了寒冬般的2015,2016年后,像大部分从业者一样,憧憬着今年会有起色,然而时至今日,嫣然已经半年过去了。事实终究是战胜了幻想,无论是身边的人、事,还是全国几大主要市场通过媒体发出的声音,无不令人灰心。
然而,这就是事实吗?答案看下面。在大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很多雕刻工作室,包括揉光团队正在逆势招人,并且还不少。从前年开工后,就持续不断的招;如果像大部分从业者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月的销售额还不足以支付房租、人工等成本,那么这些逆势招人的团队岂不越陷越深?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访了数家以加工为主的工作室、加工厂和以销售为主的实体店以及网络营销团队。
玉雕作品属艺术品、奢侈品范畴
通过走访总结与对比,终于揭开事实的神秘面纱了。玉雕作品本不是消耗品,应属艺术品,奢侈品范畴。在国家经济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忙于生计,哪有闲散资金来消费奢侈品?还有一个被玉雕人公认的因素,那就是“礼玉时代”已经结束了,其实这一观念过于狭隘;玉雕作品真正的市场是全民,而不是“少数人”;即便少数人消费能力强大,那也是因为有闲散资金罢了。如果一味认准少数人作为市场,相信形势再好,也做不强、做不大的。毕竟只是少数,再加上玉雕行业之前20年的黄金期已经孕育了太多从业者,并且给众多从业者一种假象,那就是做玉雕人很容易。
玉雕人需要学习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
在那个黄金期中,有多少人是受过系统教育、具备艺术素养的科班玉雕人?又有多少人是从老师那里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般的学习,最终又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艺术创作需要沉淀与思考,并不是一味的模仿与,若论照抄与模仿,手工焉能比过机雕?在之前,是因为形势良好,市场需求量大,消费者还不挑剔,稍微有点做工就可以出手了。在今天,玉雕行业正面临一个百花待放的转型期,工具和技艺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玉雕的创作更加容易,好的创意与雕工细腻的作品很快能被市场批量化的生产,在这个前提下手工雕刻的粗糙与模仿再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什么“工匠精神”会上升到国家已经重视的地步呢?缘由几乎与玉雕行业这些年的形势变迁一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改变;但是一直到今年,中国仍然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大部分企业仅仅只会加工,若论技术、论专利,差的还太远。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玉雕人如何应对逆境?
言归正传,为什么有的玉雕人在逆势发展?因为他们已经在经营思路上具备“工匠精神”;《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会让企业慢慢失去竞争力,会让产品失去市场!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经营思路无追求,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与创作追求。
在走访的过程中,玉石王朝的紫绿玛瑙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玉石王朝加工厂王九山告诉笔者“玉石王朝经营独山玉将近十年了,一直秉持着探索、极致、艺术、传承的经营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大行情疲软的影响下,我们的经营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形势,早在2014年我们成为第一批接触并开发紫绿玛瑙这个新玉种的公司,同时再销售渠道上也拓展到电商、微信,目前已经拥有“紫绿玛瑙第一平台”、“独山玉界”、“玉石王朝”这三个线上(淘宝)品牌,这样销售渠道就会更广泛一些。同时因为有自己的加工厂,所以在品质工艺、题材创新、成本把控上能够自己做主,这样才最大化的减少了大形势所带来的冲击。”
面对行情疲软,开发新题材,新玉种未尝不是一种良策。紫绿玛瑙原石天然具备多色与花纹的独特性,能给玉雕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紫绿玛瑙天生便被赋予了清新脱俗的漂亮颜色和温润质地,有人说,仅仅紫绿玛瑙的原石和色彩便是一件艺术品。相信紫绿玛瑙在玉石王朝的引领下必将大放异彩!
其实,玉雕市场的低迷,对玉雕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玉雕人从加工“商品”转型为艺术性创作,只有这样,玉雕艺术才能真正的“大浪淘沙”完成转型。相信,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玉文化的创作工艺,会在经历洗牌后,涌现出更多有思想,有内涵,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爱上这一传统文化,才会使玉雕行业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