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玉挂坠-羊
1.由于我们接触到的以普通玻璃仿制品为大多数,其摩氏硬度为4.5—5.5,低于它常模仿的翡翠、和田玉类(软玉)和玉髓等品种。因此用于刻划普通玻璃查看痕迹,仍然是不可少的目测方法之一。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滤掉很多用普通玻璃仿制的玉器。观察气泡(注意与水晶、玛瑙中的天然气泡和水泡的区别)、流动纹构造、不规则的交错色带及贝壳状断口,它避开了玻璃与其他玉石交叉的检测数据重叠,比硬度对比可靠性大得多,又容易操作,更是必须注重的目测项目。
肉眼观测玻璃中的气泡,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很不错的,就是在待检测玉器抛光表面上寻找破裂气泡小凹坑,它要比寻找内部的气泡要方便得多。试想在玻璃浇铸过程中,内部所产生的气泡,总会有些气泡随机分布于器物表面的位置上,当它被制作、抛光工艺磨掉一部分时,剩余部分作为半球状小凹坑处于抛光面上,找到了它就等于发现了气泡。玻璃残余气泡凹陷小坑内部表面比较平坦,以此来区别机械撞击、天然形成的小空腔等造成的小凹陷坑。如果能发现口面小而里面大的小凹坑,像一个鸡蛋壳被平切掉小端一小段(这需要用较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这是气泡仅仅被磨掉了一小部分,更能证明它是玻璃的气泡无疑了。
2.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到“贝壳状断口”,这是鉴别玻璃很重要的依据之一。上面我讲了新商品类玻璃仿玉器是很难看到有弧形纹“贝壳状断口”的(图4)。但是由于玻璃的脆性很大,很容易产生断裂,只要注意细心观察,有时候也能够找到细小的断口。比如说在穿系绳的孔眼周围、牌子类及楞角小于90度及较尖锐的玻璃仿玉器边沿处,常常会出现细小的断口。用10倍放大镜即可以看到贝壳状弧形纹,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断口面是否呈现出大家熟悉的玻璃光泽。如果说既发现了气泡,又找到了“贝壳状断口”及断口面上呈现出,玻璃光泽”,依据这三点确定它是玻璃器一般是毫无疑问的。
3.细心观察样品的外观。由于有些玻璃仿制品是采用压模工艺制作的,因此所有楞线都是比较圆滑的。二是高温黏稠熔体冷却收缩时,有时会在平面上出现凹陷部分。三是在不容易被磨制抛光之处呈现出模制痕迹。四是压模玻璃表面常有麻点及凹坑,在没有经过精细加工部分仍然能够看得到。五是注意观察断口面,没有经受过磨擦的精细抛光面,均会呈现出大家熟悉的玻璃光泽。
4.还有一个传统的经验判断方法可供参考,就是对样品热敏性和导热性的判断。和田玉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热稳定性”高,或称为“衡温性”好,就是它自身的常温状态比较稳定,外界温度对它的影响很小,所以佩戴它会感到冬天不凉、夏天不热。炎热天气手握和田玉类,手掌散发出的热气会在玉石表面凝结成小汗珠。而玻璃的导热率低,当它接触人的皮肤时,由于它不能及时把人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而聚集起来,使人感到它有温热之感。在刚刚拿起来的时候,把样品贴在脸上,如果没有丝毫凉感,炎热天气手握样品时表面没有出现凝结成的小汗珠,就有是玻璃的可能,反之则可能是玉石类。这种方法要求你有一定的感官经验积累,否则是很难体验得到。
5.再一个传统辅助鉴定经验是掂重法,它是依据玉石的比重大干普通玻璃。就是要把它轻轻地抛起,细心体会它对你手心的冲击力,根据它的冲击力大小,即是它的比重大小,以此判断出是玻璃或者是玉器。这种方法更需要长期以来的经验积累,才能有效地根据样品的大小而自动产生对比重大小感觉的调节作用,从而判断出它是不是玻璃或玉石。
6.用感观经验来鉴别玉器的真伪,它的正确性与实际经验的多少成正比,对这些经验的传授,有许多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接受的程度往往靠“悟性”。因此仅用感观经验来鉴别玉器的真伪,既有它的便捷性,更有它的局限性,这就是造成很多“行家”失手的原因。玉器鉴定对鉴定人员需要掌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均有一定的要求,我们万万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便妄下结论。当遇到难以确切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多向别人请教,最好的办法是拿到鉴定设备齐全、先进(这些对判断样品的产地、品质等级虽然作用不大,但是对于确定样品的矿物属性是比较可靠的),鉴定人员经验丰富(能及时修正样品的特殊反应和仪器的结论)的珠宝玉器鉴定机构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