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人们会把玉器作为礼器的一种,并象征着地位。玉璧、平安扣、玉扳指、玉佩等都是古玉配饰中常见的样式。
玉璧的造型通常是圆板形、呈片状,中部带有孔。在古代,璧是十分重要玉器。玉璧通常有这样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礼仪馈赠品,三为佩玉,四为葬玉。
玉璧的纹饰也随着时代不同在不断变化。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另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吉祥物等图案。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如同谷牙的漩涡状,取其谷可养生的寓意。蒲璧是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之寓意。这两种璧多是战国和汉代的,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超过二十厘米的不多见,从存世或出土的实物看,宝光四溢,做工极精良。
早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就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使用。龙纹、凤鸟纹、鸟纹、蒲璧见之于汉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圆绳纹分为两个区域,多的可达三区。外区饰龙纹或凤鸟纹,内区饰蒲纹,三区内饰兽面纹。这种汉代璧一般是用水玉制成,分为厚薄两种,直径一般偏大,大的有超过40厘米,但基本都是薄的,厚的并不多见。
龙纹的蒲璧尤为奇特,以阴刻线组成,正面刻画着龙头。鼻眼很大,鼻下雕粗阴线较宽但很浅,一般无嘴,其他部位用细线雕刻。龙为双身,如飘带伸向两侧,刻纹与龙身缠绕,代表爪或翅。玉璧的运用历史久远,跨度数千年之久,文化内涵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