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少民族都有玉雕工艺。以往古玉研究除年代的判断外,很少涉及族属或国别。随着玉器的广泛和大量出土,族属和国别问题便被提到议事El程上来了。应当如何确定玉器的族属和国别?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和田玉挂件
我们认为既要考虑出土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墓主的族属或国籍,更要着重玉器本身形制、纹饰等的特点。因为一个大地区或一个国家内,往往有多个民族杂处,而民族的分布范围和国家版图也由于各种原因而时有变动。再者,文化经济交流、战争掠夺等原因,也往往导致玉器由一国或一族传播或流散到他国或他族。例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弧形玉凤、周原和沣西张家坡西周早期墓出土的獠牙外露的玉神人面,应是南方苗蛮集团的玉雕,因为在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中,可以找到其祖型。又如,西安半坡战国墓虽在秦国境内,但墓中却出土一件两湖地区的越式滑石壁(以圈点纹为装饰)。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在玉器族屑国别的研究中,也存在简单化的作法。例如,有的学者将东周时期楚国、成周、虢国、郑国、卫国、晋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等境内出土的玉器,分别视为“楚玉”、“成周玉器”、“虢国玉器”、“郑国玉器”、“晋国玉器”、“韩国玉器”、“赵国玉器”、“魏国玉器”和“秦玉”。这是值得商榷的。
众所周知,楚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诸侯国。在楚人统治中心的现今两湖地区,使出土不少越式滑石璧(应为扬越遗存),其特点是多以滑石琢制成和流行圈点纹,与楚玉特征完全不同。上述学者不了解这一情况,因而将这些越式滑石璧误为“楚玉”。又如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为春秋晚期楚国贵族墓,墓内出土不少楚玉,但其中一件玉梳却是秦式而非楚式玉器。因为玉梳上的双钩阴刻龙纹的轮廓呈四方形,与陕西风翔秦公一号墓和南指挥村等地出土的秦式玉器上的龙纹并无二致。(顺便提一下,上述提出秦玉的学者不理解这种龙纹而认为是勾连纹(这是错误的。)可见楚国境内或楚墓内出士的玉器,并不一定都是楚玉。
至于“成周玉器”、“虢国玉器”、“郑国玉器”、“晋国玉器”、“韩国玉器”、“赵国玉器”、“魏国玉器”等的提法,则更成问题。按成周、韩、赵、魏诸国领土毗连,交通方便,加上当时商业发达,作为朝聘礼器和商品的玉雕在这些国家之间传播流通,实属司空见惯。甚至一对玉器也可能分散在不同国家。《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晋国的韩宣子聘于郑,便提到“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显然,宣子的一对环,其一在晋,其一在郑。如果单纯以所在地来确定其族属国别,岂不是变成两个国家的产品J这种判断方法之不当,是非常明显的。
然而,上述学者提出“楚玉”、“韩国玉器”……的最大的缺陷,是丝毫没有说明这些不同族属国别的玉器。各自有何特点(表现在种类、形制、纹饰、雕工等方面)。换言之,凭藉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立即识别出玉器的族属国别。不能具体指出这些特点.则所谓“楚玉”、“秦玉”、“成周玉器”等,只不过是空洞的名词.於事无补。犹如考古学文化命名一样,不能指出文化特征及与其他文化不同之处,则新的命名非但难于成立,反而制造混乱。这是古玉研究中应引为鉴诫的。(据笔者的研究,秦玉和楚玉可以确立。前者的特点。后者的特点将另行撰文阐明。至于“成周玉器”……“魏国玉器”则难于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