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古玉知识)

时间 : 05-07 投稿人 : 杨震华 点击 :

玉带钩又称龙钩,它是腰带上的钩,因钩端常以龙头造型,故又称龙钩。历史上玉龙钩的流行主要在两个时期:一是战国至汉代;二是元、明、清时期。

尤其是明清两代,数量剧增,且选料严格,琢磨更加光润细腻。造型多为长条形。但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并不像前朝那样被人们广为使用,而是成了上层统治者及文玩雅士们发怀古之幽情的鉴赏品。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此件明代玉龙钩取材和田玉,玉质白皙致密,器表呈有强烈玻璃光泽,符合明代抛光工艺之特征。以龙首为钩首,龙首宽额,虾米眼,如意鼻,叶形耳、髭发短,上下唇成斜角,露出一对虎牙,后脑饰有双角,三缕髭发飘拂,符合明代龙、螭造型纹饰特点。

明代白玉雕苍龙教子带钩,钩身一螭盘曲而伏,口衔瑞草,眉眼由中央勾出,四肢粗壮有力,分叉卷云式尾,钩身底部承有扁圆钮。采用浮雕、镂雕、阴线刻等技法而成,刀工挺拔硬朗,抛光细腻考究。

明带钩中螭与龙首之间的距离,介平元、清两代带钩之间,螭已从元代的紧贴于钩身变为腾空状。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此件亦为白玉雕苍龙教子带钩,不过非是明代而是清代,清代带钩较之元、明两代,螭之四肢腾空高度最高,螭身离钩首距离最近。

此件整器造型优美,富有立体感,雕琢细腻娴熟,线条婉转自如。钩身伏一螭,口衔灵芝,身姿灵动,四肢腾空关节处饰云纹,卷尾分叉,钩身底承扁圆形钮,与钩身距离极近,表明其非实用器,多作赏玩之用。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另外清代玉龙钩刀法生辣,出筋露骨,以手抚之其棱角和运刀的交接处有楞手之感。龙首宽额凸起,犹如寿星之额,锯齿形眉,如意形鼻,上下唇斜角,露出一对虎牙,头饰双角,髭发飘拂,皆系清代龙纹之典型特征。

带钩最初单称“钩”,这在《左传》、《国语》、《管子》等书中均有记载。1977年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的带钩,自身铭文中亦称为“钩”。

由于带钩既是一种实用品,又是一种装饰品,所以在古代使用极为广泛。不仅存世量大,质地繁多,有金、银、铜、铁、玉、琉璃、错金银、嵌松石等,而且造型各异,大小不一。同时不少带钩制作考究,精雕细琢,美不胜收。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元明清时期,带钩的制作开始回升。此元代古玉雕龙首螭纹带钩乃青玉质,满布灰白色沁,系生坑出土。以龙首为钩首,粗眉上卷,宽鼻凸起,上下唇齐平,露出整齐龙牙,头顶饰双角,髭发飘于脑后。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钩身饰盘曲状之子母双螭,与龙首近乎平行,螭首额头宽高,五官集中于面部下方三分之一处,毛发覆于颈项之上,双肩上耸,四肢矫健,关节处饰卷云纹,螭身以阴刻线表示脊柱,又以短阴刻线表示肋骨、腿毛等,长尾分叉翻卷。钩身琵琶形,底部承有长方孔形钮。整器采用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而就,造型古朴大气,刀法圆浑粗犷。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元代龙钩的钩背上琢的皆系螭,螭身细呈弧形,曲线流畅,偎依贴附在大龙身上,用深雕技法。元代龙钩的形较宽,似琵琶形,钩钮作成长方形环孔或琢成锤形钮,且贴近尾部。相对于明清带钩,元代带钩的钩首扁而长,螭与龙首距离最远,螭紧贴于钩身。

元代钩钮造型多样,除此龙首螭纹造型外,还有圆形、花形、银锭形、方于形等多种。

秦汉时期,带钩的制作基本继承发展了战国的式样和技法,只是在使用上更加普遍化了。数量较多,形制各异。

汉代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一书中提到当时的带钩说:每逢盛会,宾客满堂,看每人腰间系的带钩,用途虽无两样,形式却无雷同各取巧作,争奇斗胜,带钩俨然成了汉代人服饰的重要装饰物了,更有讲究者,钩首已不直接扣系腰带另一端的穿孔,而是在腰带一端系上玉环,让带钩首玉环相扣衔。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此汉代龙首带钩生坑满沁,玉质细腻温润且有较强玻璃光泽,整体包浆浑然一体,系入土后自然苍老形成。钩首为龙首,钩身纤巧细长,其上饰有四棱,尾部下榻,腹下承有扁圆形钮。以推磨技法塑造龙首五官,去地打挖技法凸起四棱,碾琢技艺纯熟,刀工犀利爽朗,打磨平整,抛光考究。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推磨技法勾勒龙首,不见刀法而见其形,有如捏塑而成,为汉代典型圆雕技法之一一。 钩首微上扬成斜角,颈部宽且高,钩钮四边薄而中间厚,当为实用器。钩身起棱锋利扎手,无磕崩跳刀现象,遒劲利落,极具特点。

另一般而言,柱钮离钩首越远,年份越早,其柱越高,年份越早。钩身与钮不在同一平面,为汉代玉带钩之特征。

汉代元代明清时期的龙钩发展及其特点(玉石讲解) | 玉石讲解

此白玉雕雁形带钩取材和田玉,玉质洁白致密,器身多处布有褐色沁,褐色沁深入肌理,包浆温润凝厚,呈有较强玻璃光泽,系自然苍老形成,可见其年代久远。

整器作大雁造型,雁首造型简洁,颈部宽高,双翅贴伏于钩身,尾部下榻,下承扁圆形钮,雕琢刚劲有力,线条平整顺畅。钩首微上扬,与钩身成斜角,钩钮四边薄中间厚,皆为方便使用,钩钮位于钩身中后部,符合汉代玉带钩之时代特征。

汉代是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至东汉晚期则进入衰退期,其实用功能减退。宋代以后,逐步发展,但多作赏玩之用。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的审美绝了,这么精美的配饰竟然是香囊(主题购物)
    中国古代的审美绝了,这么精美的配饰竟然是香囊(主题购物)

    香囊,也称花囊,内盛香料或是鲜花,可以开启更换香料,幽香散逸,设计精致。中国古代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候,香囊被称为“容臭”,未成年的男女拜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它以示敬意。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佩戴香囊的风俗日益盛行,他们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为了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

    567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古玉收藏十二字:远观其形、近观其质、细观其工(古玉知识)
    古玉收藏十二字:远观其形、近观其质、细观其工(古玉知识)

    目前,玉器市场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局面:古玉不被市场接受,而人们对于新玉的争相购买,导致新玉价格骤然提高。新玉是三分工、七分料;古玉是七分工、三分料。而古玉的雕工在整件玉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文化韵味来讲,新玉蕴含的浅,而古玉则比较深。每一件古玉都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审美观念等等。可以说古玉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这是新玉所达不到的。承载几千...

    1024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玉雕从业者该如何面对80、90后买家(玉石资料)
    玉雕从业者该如何面对80、90后买家(玉石资料)

    近年来玉雕成品市场销售惨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先前我们根据行业大格局及原料市场等影响成品市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今天,我们就从最直观的客源因素谈起,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玉雕行业从业者的思考。  80、90后消费时代来临许多玉雕工作室的老客户们眼力越练越“刁”,越买越精,且因为成本、价格的居高不下,也越买越少,普品愈发难以打动老...

    524 玉雕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市场
  • 玩玉玩的是什么?藏玉藏的是什么?(玉石文化)
    玩玉玩的是什么?藏玉藏的是什么?(玉石文化)

    在中国人心中,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常被用来比作品行高洁的君子。在所有的历史文明中,玉是见证者,比任何史书都更有说服力。但今天,玉文化的内涵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当代玉文化的独特性,学会面对收藏,是当代玉器收藏家不可避免的问题。藏家们玩玉玩的是什么?藏玉藏的是什么?玩玉玩的是一种感觉。拿一块玉在手上,便不忍放下。它的贴肤之感,油...

    1003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翡翠收藏价值评估五大标准(玉器市场)
    翡翠收藏价值评估五大标准(玉器市场)

    翡翠是人人都喜爱的宝石,当然在翡翠当中也有好有坏,如何判断呢?那我们就得熟知翡翠收藏价值评估五大标准。翡翠手镯1.翡翠水头翡翠的水头,指的是透明度或水润程度。俗话说,“内行看水头,外行看颜色”,水头是行外人士挑选翡翠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看上去晶莹剔透,很水灵,娇艳欲滴的为上品。半透明的为冰种翡翠,几乎完全透明的为极品(俗称玻璃种)。...

    612 翡翠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石选购
  • 趁时光正好,好好去爱她(玉石文化)
    趁时光正好,好好去爱她(玉石文化)

    玉石是永恒的,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我们无法留住时间,在“不经意”的时间里就让这样一件玉石饰品,承载时光的厚礼,承载着我们最真、最深的爱,来陪伴着母亲。玉高贵高雅,有品位有文化,母亲经常用手盘玉,就好比孩儿就在她身边,依然得到她的呵护和亲密接触!寓意“孩儿成才成玉,成君子”。和田碧玉手链贴近肌肤清凉舒适之感,完美演绎和田碧玉之美,满载一世芳华,诉说绝世风雅,是一...

    1160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新疆和田玉的触觉油润(玉石文摘)
    新疆和田玉的触觉油润(玉石文摘)

    除了用眼睛欣赏,新疆和田玉更重要的是上手把玩,触觉上的油润感正是新疆和田玉的魅力所在。关于手感油润,有人曾说“以拇指指纹处捏压,感觉油脂往皮肤里渗透”,如此玄幻的感觉,我是体会不到,我认为触感油润是以手摩擦玉石表面时,平滑中稍带阻滞感,有一种即将融化即将盘活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生活中不难找到,比如动物的脂肪,食用的芝士、牛油果,还有洗衣...

    1559 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石风水
  • 关于青花玉的种种(玉石科普)
    关于青花玉的种种(玉石科普)

    一,青花玉的名称。“青花”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和田玉种类概念,只是从颜色上对和田玉的一种划分,属于墨玉中的一个分支。通常我们说青花是由墨玉和白玉两种颜色的玉组合而成,即“青花”是对一块玉石上墨、白两色的整体叫法。一般而言,“青花”的玉质相当细腻,脂感很好,其中黑白分明的“青花&r...

    920 青花玉 和田玉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文化
  • 不输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的投资收藏机遇(玉石资料)
    不输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的投资收藏机遇(玉石资料)

    如今的南红玛瑙身价暴涨,几乎已经达到了和田玉翡翠的级别。这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然而这时有一种名为“战国红”的玛瑙进入了藏友的视野,因其具备色彩绚丽、产量低且潜在储量不大、市场认知度不高,而成为一个除了南红玛瑙投资和收藏外的新机遇。笔者近日在京城多家古玩城发现,专营战国红玛瑙原石的业主并不多,但不少店铺都将其作为一个搭配品种出售。北京古...

    924 南红玛瑙 战国红玛瑙 南红百科 玛瑙资料 南红学堂
  • 新疆和田玉籽料鉴别有哪些方法?(玉石学堂)
    新疆和田玉籽料鉴别有哪些方法?(玉石学堂)

    你会新疆和田玉籽料鉴别吗?现在和田玉市场上假仿的和田玉籽料很多,会对和田玉各种料的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鉴别新疆和田玉籽料有很多办法,学会了我们才不会吃亏上当。那么,新疆和田玉籽料鉴别有哪些方法?新疆和田玉红沁羊脂白玉籽玉原石从“汗毛孔”鉴别,天然的新疆和田玉籽料表面像人体的皮肤,有很多“汗毛孔”,而这些汗毛孔...

    1331 新疆和田玉籽料鉴别 玉籽料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鉴定
  • 关于和田玉籽料的白度分析(玉石知识)
    关于和田玉籽料的白度分析(玉石知识)

    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籽料是珍贵的玉石种类,玉质紧致细腻,油脂性好,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则百邪不侵。如何看和田玉籽料的白度?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经过长期的风化后脱落,被雨水搬运到河道的上游,然后在被河水不断的冲洗 、搬运、磨蚀而形成的。所以和田玉籽料的质地细腻,油润度好呈椭圆形,油性实...

    1528 白度 和田玉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风水玉石
  • 北京有哪些玉石批发市场?(玉石资料)
    北京有哪些玉石批发市场?(玉石资料)

    北京玉器闻名天下,其实北京没有大规模的北京玉石批发市场,但小规模的批发兼零售的到有一些。那么,北京有哪些玉石批发市场呢?主要有如下四个。新疆和田玉玉石(一)潘家园旧货市场: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专业的玉石批发市场了!里面卖玉的不少,翡翠、和田玉、岫玉等等都有,真假都有,翡翠和和田玉主要是零售,真假难辨,没有经验的要万分小心,有经验的在哪里也经常被骗!那些便宜的杂玉...

    1661 玉石 玉器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市场
  • 体会和田玉籽料的皮色(玉石科普)
    体会和田玉籽料的皮色(玉石科普)

    皮色是上天赐个和田玉籽料的玉衣,让和田玉变得多彩,而很多奸商为了利益,使得越来越多玉友谈皮色变,无所适从,悲哀啊!我们来体会下和田玉籽料的真皮色。和田玉籽料挂件  皮微透明,手摩挲有油脂感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

    746 和田玉 和田玉玉器籽料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风水学
  • 格尔木哪三大白玉矿区玉料是藏家最爱?(玉石产地分类)
    格尔木哪三大白玉矿区玉料是藏家最爱?(玉石产地分类)

    格尔木已经成为白玉的主要产区,昆仑山产量这么大,哪些矿区的白玉才值得收藏呢?文中除了发布2015年格尔木玉料供应状况,还揭秘产量如此大的青海料矿主们如何把控价格?昆仑玉的产地距和田玉的主产地新疆若羌约300千米,位于昆仑山玉虚峰附近海拔4100米的高山上,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昆仑玉产地青海格尔木已成为软...

    308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怎样收藏到一块自己心仪的古玉(玉器市场)
    怎样收藏到一块自己心仪的古玉(玉器市场)

    古玩市场上玉器品种良莠不齐,尤其是一句“黄金有价玉无价”让不少想收藏古玉的爱好者望而却步。怎样收藏到一块自己心仪的古玉?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本刊顾问团的专家们,他们从多方面向记者介绍了古玉收藏鉴赏常识,以方便藏友学习交流。和田玉挂件玉器收藏颇具潜力中国人喜爱玉器的历史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各类玉材也不下几十种,要想分门别类地弄清它们...

    513 玉器收藏 古玉 古玉收藏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选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