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岫岩这种透闪石质玉通称为老玉,老玉分为山料与河磨玉两大种类。其特点的玉体的部分或全部都由玉经土浸风化等原因而形成的石状物包裹。表面看恰似普通的石头,但这种玉的玉质是同类玉中质地最细腻油润的了。用一句民间的话叫做鲜花还需绿叶配,而这种玉的外层石皮的形成恰好成了内部玉质的最好搭档,经加工出的工艺品更是精妙绝伦,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河磨玉属于透闪石软玉的一种。因其出产于岫岩偏岭镇细玉沟白沙河及其流域得名。透闪石玉在岫岩当地被称为老玉或细玉,老玉中以黄白色为上品,所以又有黄白老玉一说。河磨玉中虽然不见得都是黄白色,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石皮外表而引人关注,独占老玉中极品的地位。
河磨玉的形成过程与和田玉中籽玉的形成过程比较相似,原石先是从原生的软玉矿床上剥落下来,然后不断的被搬运、侵蚀最后沉积于河谷或河床中。这一过称原石随着外力的作用不断的被分化,由大块变小块。这一过程也是玉石不断的去粗存精的过程,在原石分裂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内部结构比较疏松的部分开始,这些质地较差的部分裂开以后暴露在外面,经过风吹雨淋以及其他种种作用,要么被剥落掉或磨损掉,要么转化为石皮。而留在内部的基本上都是结构较好质地紧密的玉石部分了。
典型的岫岩河磨玉原石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河磨玉内部玉质层绝大部分为透闪石,占98%—99%,极少数情况下含有绿泥石等杂质矿物。内部玉质的密度为2.93—3.13g/CM3,摩氏硬度一般为5.36—6.46。河磨玉的皮壳层也主要为透闪石成分,一般含量为50%—90%,另外还含有褐铁矿、软锰矿、绿泥石和粘土等矿物。河磨玉皮壳层的硬度一般为2.58—2.79g/CM3,摩氏硬度一般为4.92—6.06。
河磨玉玉质的颜色主要有黄白、青白、青、绿色和黑色,其中以黄白色最为大众认可。石皮的颜色主要是黑色、黄色、褐红色以及这几种颜色之间的过渡色。其中以褐红色或枣红色为贵,其原因大概是跟风和田玉追求一种糖皮的效果吧。尽管有的研究表明岫岩透闪石玉的晶粒粒度要比新疆和田玉的晶粒大一些,但这种差别人的肉眼几乎不可能区分出来,因此河磨玉同样质感非常细腻,有一种油脂样的光泽,绝对是顶级的玉雕原料之一。俗话说好花还得绿叶配,河磨玉的石皮也是它的一大特色,一件好的河磨玉摆件一面是匠心独具的精雕细琢,另一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价值绝对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迄今为止,河磨玉的储量究竟有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与和田籽料一样,河磨玉也是开采一块就少了一块。而且由于这两年价格的飞涨已经导致了大量的开采,还能够值得继续开采的地方已经为数不多,所以说精品的河磨玉雕摆件在未来还会有相当的升值空间,其收藏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在选购岫岩透闪石玉的时候,个人倒不是特别建议你去追逐河磨玉这块金字招牌。其原因有三,一是在翡翠和和田玉籽料做假皮、染色早已不是什么新技术新鲜事的情况下,你认为河磨玉就能独善其身吗?二是上等的山料老玉在玉质上丝毫不逊于河磨玉,而目前两者在市场上的价格仍有较大的差距;三是玉的美更在于它温婉润泽的质感,而不是一层皮或一抹糖色。有这层皮或者糖色经过俏色巧雕固然好,但如果过分强调皮色而忽略了玉质,希望依靠皮色来证明和凸显玉的经济价值,实在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
河磨玉的鉴别方法
河磨玉的好坏要看玉里面的变化,主要是:石性重不重、石花多不多;类似翡翠赌石中种的变化,但没有色的变化和结晶体组细的变化。同和田玉差不多,还要看油性和致密度。众所周知,河磨玉的形成都是要经过千万的时间,另外千万年前因河水冲刷玉矿而能被流入河床中的玉石也毕竟是十分有限的,经过近几年的人工挖掘开采,已经待尽。求得一上好的河磨玉实在困难,岫岩满族的子孙看不到河磨玉的可能已经基本成为现实。
近年来人工造假的岫岩河磨玉也就应孕育而生,以河南等地为代表的一些具有高技术手段的人同岫岩本地一些人相联合,如同制造假河田玉籽料一样,利用老玉的山料通过人工合成和化学处理等手段在老玉的山料表面人为制造人工石皮,来以假乱真,如果没有看到过真正河磨玉的人是很难分辨清的,只有真正看到过河磨玉的人才可以辩论。因为人工合成的石头皮毕竟不是真正的石头皮,具体的分辨方法虽然没有人来归纳但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视觉方法了。一般只要看过两三块有代表性的真正河磨玉的之后,再要真正看到假河磨的时候,就算你不能一下子就认出来,至少你会发现你的感觉是那么的别扭。河磨玉的石皮经加工后彩色虽然丰富,但鲜而不艳,油中透亮,润而不涩。这些特点人工是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