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神奇物种;一种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美丽还是丑陋,它都会……嫌弃你的动物。
历史上,猫被视为庙堂上的神兽,也被认为是魔鬼的象征,同欲望和罪恶挂钩。在今天,猫是全世界网民的狂欢对象,也是日见增多的独居者的情感依赖。
作为最后被驯化的家养动物,猫一直是以不被讨好、高冷自由的形象为人所爱。即便在今天,所有品种的宠物里,也只有猫会让人甘愿臣服。
“猫主子”和“铲屎的”的关系,颠覆了饲主在上的自然法则,常理和规矩在猫身上似乎也不再适用。但正是这种“猫性”,反而成了人们的精神抚慰。人们爱的不是猫,是从猫身上所见的,期待中的自我。
北宋 《猫猴图》 局部
猫被称为是最有艺术家气质的物种。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有一只猫,那么你已半只脚踏入了艺术圈。养猫的都是艺术家。”
猫性格孤僻,特立独行,喜欢安静和独处,和艺术家们一样拥有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无论是谁都无法轻易改变它们的想法。作家马克·吐温在小说里评价到:“猫的天性不会服从于任何人,从天堂到人间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不得不服从的时候,即使国王也有不得不服从的人,然而猫却没有。”猫咪们还擅于营造一种神秘而微妙的氛围,会带给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文徵明《乳猫图》
文人所爱的猫,往往是孤直而乖张的。
在老舍眼中,猫反复无常又顽固,但也正是这个习性让他喜欢上了猫,并创作了《猫城记》。
季羡林养了十几年猫,他对猫的宽容可以说是溺爱,即使他的稿纸上沾满了猫尿,也决不动手打小猫一掌,对于家人的嘲笑更是置若罔闻。
季老家庭不合,从83岁开始就没有亲人陪伴,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猫和两只乌龟身上,他觉得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不像与人在一起时的谨小慎微、斟词酌句。
丰子恺宠溺他的“白象”和“阿咪”,为其作文、作画。阿咪很讨喜,总能缓解主客之间闲聊冷场时的尴尬。而对于那些“贪污的猫”,解决办法就是喂撑它们。即使《阿咪》让丰子恺在“文革”期间横遭批斗,他也说“爱猫之人,即使为猫送了性命,大概也是死得其所”。
最夸张的是钱钟书,不但逢人便吹自己的猫好,甚至还备了一根长竹竿,帮自己的猫打架。顺便一说,他驱赶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猫,两家还因猫互掐了好久。
再说说招财猫故事的起源,很有可能是源于中国唐代的古籍——《酉阳杂俎》,书中有一段写道“俗言猫洗面过耳,则客至”。说的是只要猫洗脸,就代表会有客人光临。
2014年,在陕西岐山南北朝时期窟龛群中发现1600多年前的“招财猫”雕像,将招财猫的起源进一步推前。这只猫型石雕不仅有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和翘起的长长尾巴,而且还呈现蹲坐姿态,一只前爪放在地上,另一只爪子似乎在向人招手。表明那时日常生活中可能就已经有招财猫的存在了。
这次设计的籽玉“招财猫”手牌,猫咪造型萌趣生动,天真可爱,吸睛力强,细节满满。看看它那笑眯眯,又有些上扬的傲娇脸,简直让人爱不释手。一只蹲坐的猫咪,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圆鼓鼓的储财肚装着满满财富,摸一摸,财源滚滚来,福气挡不住。
牌形融合为一尾鲤鱼及猫爪设计,寓意有吃有喝有“鱼”粮。背面,设计金灿灿元宝,寓意“辈辈有财”。
现代社会,爱猫像是一种标签。人们爱猫,是因为猫让他们不一样。独立和自由,叛逆与冷漠的“猫性”,是每一个不愿被社会同化的人们所向往的品性。
猫在年轻人中间尤其受欢迎,是因为从来没有哪一代人能像现在这批年轻人一般迫切需要追求个性和自由,而猫也正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所以没有朋友,没事,你有猫;没人爱你,没事,你有猫;没人陪你,没事,你有猫;工作没了,没事,你有猫;钱包丢了,没事,你有猫。
幸福的日子是身旁有猫,心中有爱。
|转自:海派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