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挂件
从大量出土的和田玉珍品,如妇好墓中饕餮纹玉钺,春秋战国时期的白玉多节珮,西汉的金缕玉衣,唐代的白玉缕雕双凤珮,宋代的羊脂玉九龙杯,元代的白玉葵花杯,明代的青玉寿字壶等都可以得到印证。清代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 “康乾盛世”应是其国力鼎盛之时。清乾隆朝和田玉几乎为皇室所专控,故其所遗和田玉器珍品之多自然属历代王朝之最,就单件玉雕之巨也是前所未有的。除青玉“会昌九老图”、“青玉九龙瓮”、白玉“桐荫仕女图”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件“大禹治水”青白玉山子。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新疆密尔岱山采得一块巨大的和田玉,它高224厘米、径长96厘米、重约8吨。采玉者上百人,用绳索、木杠将玉石慢慢运下山。从山下运至北京动用了1000多名民工,160匹良马,一辆长10米的特制大铁车,在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直隶等省官员的监护下,交接运行,跋山涉水八千余里,经三年时间才运到北京。乾隆皇帝亲自审定这块巨玉的雕制事宜,命宫廷画师根据内廷所藏“大禹治水”画轴内容,绘成图样,再转运至扬州,交两淮盐政使在当地挑选技艺高超的玉匠,用工15万个、历时7年多才雕琢而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九月运回北京。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瞻仰与安放仪式。
1980年,和田县牧民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发现一块重472公斤、高80厘米、厚45厘米的羊脂玉,它是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大一块珍贵玉材。1983年,国家轻工业部行文指令扬州玉雕厂组织设计施工,在众多设计稿样中筛选,最后定题为“大千佛国图”,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永顺先生领衔制作,历时八年完成。其中雕琢了84个佛国人物,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座上,栩栩如生。作品结构严谨,如诗如画。1990年荣获国家珍品金杯奖,现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昆仑山蕴藏着丰富而优质的和田玉,也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她的美丽传说;在这莽莽大山中,历代勇敢而勤奋的采玉人,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也只有在这凝聚着天地灵气,吸纳着日月精华的地方,才能孕育和滋养出天生丽质的和田美玉。她那绝无世俗之气的高贵品质,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