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和田玉挂件
对于开料师傅来说,料的硬度高,切得时间久,料对锯片有粘力,切边整齐不出毛口等等,这就是玉质好的表现。
对于雕刻师傅来说雕刻时雕细部线条不易起崩就是玉质好。
对于打磨师傅来说比较能磨平整,不易斑斑驳驳,同时比较容易打出光泽和油性就是玉质好。
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油润以及看不到结构会说玉质好。
对于资深玩家来说玉一眼看上去的老气感,玉质感以及一种天生的高贵之气是玉质很好的表现。
究竟应该怎么去衡量玉质好坏?市面上常常看到一些新手拿到玉一上来比比白度,然后打侧光看看结构,这样能正确评价玉吗?
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好的青海料和俄料当做顶级的籽料买来了,因为那些料既白又看不到结构,但那些料真比籽料好吗?
开料师傅会跟你说不!那些料的硬度比好的籽料还是要低一些。
雕刻师傅也会说不!那些料雕特别细的线条还是要比籽料易起崩口。
打磨师傅更对你说不!那些俄料青海料很难打磨平整光滑,比较容易斑斑驳驳,要靠比较复杂的打磨方法才能取得与籽料类似的光泽和视觉效果。
资深老玩家会对你说不!那些料的油润度,手感,玉质感,内光都是无法和籽料比的,时间玩久了还是会变得干涩。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这就像让你评价哪个mm长得漂亮,而你就找些最白的女孩,然后拿着放大镜去看哪个皮肤更细,看不到毛孔……
开个玩笑。但事实上很多初级玉友就是用这种可笑的方法来评价玉石,才会把好青海料和好俄料当极品籽料入手。
那什么是玉质的本质?而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玉质方方面面的表现? 怎样的结构(交织度)是最好的,是打侧光看不到结构吗?
这是不对的,其实很多青海料就是打侧光基本看不到结构,这说明青海料交织发育不全,所以青海料韧性不足,切起来比较软,同时发脆,所以一般来说青海料是三种产地中品质最差的。
俄料就比青海料好多了,至少能看到云絮结构,虽然一般结构较大,说明交织的还不够。
于田料的结构(交织)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切于田料有的方向容易起崩口,有的方向就还好。
总的来说,好的籽料白玉需要有交织,交织越细密韧性越好,对于看玉料来说就是不打光看不到结构,打侧光能看到很细密很均匀的结构就是在交织度方面好的料子。
致密度是籽料晶体间隙大小的指标,致密度不等同于密度,虽然跟密度有很大关系,同时致密度也不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结构。我知道很多人把看结构当成了看致密度,这是不对的。
那怎么看致密度,如果是开料的话看致密度就是看锯片拉出的痕迹是不是油亮的,那成品怎么看致密度呢?
成品看致密度简单方法就是看光泽,光泽强烈一般致密度较高,但这又和打磨方式有关,所以你要比较几块玉的致密度,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分别把几块玉对着布用力摩擦,光泽变强越多的玉石就表示致密度越高,当然这只是给新手用的。对于有经验玩玉的人,一眼就能感觉到一块玉的致密度。
用同样打磨方式,致密度高的玉料出来的光泽就会比较油亮内蕴,出来成品视觉效果就会比较好。玉质感往往会比较纯净度,也就是玉料的纯度,是棉,僵花,玉花,沁色,水线,纹等瑕疵多少的指标,那有这些东西是不是就一定不是好玉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纯度只是一个指标,还是需要与其他指标综合来看,同时也看瑕疵在什么位置,到什么程度。
比方一个美女身上长了一颗小痣,是不是就不是美女了呢,当然不是。那么长在脸上呢,也不一定,要看长在哪个地方,长得多大,是不是影响美观,说不定还是颗美人痣,更添了几分美丽,但如果脸上有几十颗上百颗黑点或痣,即使是小的,那也是麻皮,如果更是大的,那就丑陋不堪了。
其实看白玉的瑕疵也是如此,要看具体程度,这样说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
有了这四个白玉的要素,大家就可以理解本文开头部分的玉质的各种表现:开料时硬度高---致密度高;开料时对锯片有粘力---交织度高;打磨时比较容易磨得平整光滑---细腻度好;打磨时比较容易打出光泽---致密度高。
结构细密---交织度好,油性---细腻度和致密度好,糯性---细腻度和交织度,内光强---细腻度交织度和致密度,玉质感强---细腻度,致密度都很好,交织度也比较好,有老气感---细腻度,致密度,交织度,纯度都不错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的感觉。(这种渡分析容易混乱,慢慢理解吧。)
我们说油糯性,内光,玉质感,老气感对于玉质的把握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最后两项),他们是几项玉质要素的综合表现。
这远远要比打侧光看结构来的重要,有些差的料打侧光看还是很好的,有些很好的料子打侧光看还是能看到细密均匀的结构。当然,不打光就能见到明显结构那肯定也不会是上好的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