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是“玉雕之乡”,这块招牌是国家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五部门联合命名的。在镇平,每一块美丽的石头都会唱歌,每一件精美的玉雕都是一个传奇。
镇平的总人口一百万左右,玉雕产业中就聚拢了十万人左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河里有多少朵浪花,就有多少个镇平人在琢玉;赵河中有多少颗沙粒,镇平人就雕琢出了多少件玉器。
地母孕育了河流,孕育了山川,孕育了草木,也孕化了矿藏,孕化了灵泉,孕化了美玉。采玉人开挖矿洞,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经受着九死一生的考验,才能让美玉重见天光,从亿万年的沉睡中醒来。
尘世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多数的采玉人流尽了汗水,滴尽了血泪,也不能采得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美玉。采玉人即便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美玉,因为带着包浆,也不一定认可。为数不多的采玉人采得了美玉,是上天对采玉人的眷顾;为数不多的美玉来到世间,是上天对美玉的眷顾。两份上天的眷顾同时降临,是一个传奇,因此每一块美玉都是一个传奇。
璞玉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来到人世间后,被反复筛选,被反复挑拣,一部分被带走,幸运地走进人间烟火之中;一部分被遗弃在山中,绝望地继续沉睡。
大千世界里所有的遇见,都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必然之中的偶然。琢玉之人和每一块玉石的相遇也是如此,好比是一只飞鸟遇见了一块彩云,好比是一阵轻风遇见了一片雪花,好比是一缕月光遇见了一颗露珠……
琢玉人把每一份遇见都看得很庄重,都看得很神圣。他们在琢玉之前要读玉,这个读的过程短则三五个月,长则十年八载。静坐品茶之时,琢玉人和玉相互打量;酒意微熏之际,琢玉人和玉窃窃私语;长夜无眠,琢玉人和玉肌肤相亲……日久天长,他们才读懂了玉的体格和色泽,读懂了玉的质地和纹理,读懂玉了的品性和魂魄。
人读玉,玉也读人,人玉互读的过程,就是一场恋爱的过程。其间有惊喜,也有失落;有兴奋,也有折磨;有痴迷,也有苦痛。
读玉的折磨和苦痛来自于琢玉人对灵感的捕捉。琢玉的灵感是灵性的,闪耀着灵魂的光芒,想要捕之捉之,除了一份虔诚,还需要静静地等待,在熬煎之中苦苦等待。
每一缕闪耀的光芒都来自于无数次的雕琢和无数遍的打磨,每一次的雕琢和打磨都意味着疼痛。琢玉人凝神聚力,把握着每一刀的力度,拿捏着每一刀的角度,他们更加懂得“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们审视着色泽的变化,跟随着纹理的走向,修正着才思,每一次修正,都是激情和冷峻的撞击,都是学养和技艺的闪现。
他们在剜脏去绺、化瑕为瑜之时,常常深陷在惶惑的泥沼之中。在这种艰涩的境况之中,他们会停止雕琢,停止打磨,继续在熬煎之中捕捉灵感,在虔诚之中聆听神灵的暗示。
琢玉人遵从着暗示,驾驭着灵感,一次次地雕琢,一遍遍打磨,玉在一次次蚀心蚀骨的疼痛中闪现出了让人惊慕的容颜,闪耀出了经世的光泽。
人琢玉,玉也琢人。每一件玉雕作品的诞生,都会让琢玉人头上的白发多几根,脸上的皱纹多几道;每一件玉雕作品的完工,都会让琢玉人少几分浮躁,多几分灵性。
琢玉人用尽一生时光去琢玉,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带着他的气息,都有他的神韵;琢玉人被美玉熏陶了一辈子,他的言行举止中都散发着美玉的光泽,都有美玉的灵秀。
镇平地图的轮廓像一个葫芦,这个葫芦里装的是宝贝,藏的是珍奇,这份珍奇来自于美玉,也来自于琢玉人。
倘若你到镇平来,我会带你在玉海中徜徉,让你更加真切地体悟到什么叫灵石无言,让你亲身见证什么叫美仑美奂!赏玉之时,我最想听到你说的一句话就是:玉乡人如玉!
镇平玉雕: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地方传统玉石雕刻工艺品。相传始于汉代,所用原料主要是南阳独山玉和东北的岫玉,镇平玉雕以雕刻细腻,造型新颖而著称。
镇平县玉雕加工企业1.5万个,从业人员25万人,年产值百亿元,形成了以生产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种类达1500种,以镇平石佛寺玉雕湾、国际玉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已成规模,产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雕产品交易集散地。
1995年镇平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8年镇平玉雕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镇平玉雕荣膺“中国新锐城市名片”和“中国文博会文化创 意奖”称号,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政府确定的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作者:郭成志,男,生于1977年,河南省镇平县人,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抚梦而歌》、《长满青苔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