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把件
乾隆爱把玩古玉,对远古和前朝的玉器很是喜爱和推崇,以至乾隆时期的玉器仿古很是盛行。当时的仿古玉分为两类:一类是仿古彝,另一类是仿汉玉。仿古玉彝是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花纹而制玉器。除了仿古玉,时作玉的创作也是当时的一大主流。乾隆时期的时作玉器的工艺繁复纷坛、形制多样,图案做工及其丰富多彩。有的装饰单纯,雕工简练,精于光工,充分地展示了玉材特有的温润荧晶的质地美;还有的崇尚精雕细刻,着重表现碾琢技巧,图案造型华丽繁缛。
乾隆时,每年至少有四千斤左右的玉石从新疆和田送到京城,有时还能达到一万多斤,充足的玉料满足了当时制玉的需要。当时宫廷的玉器主要来自紫禁城养心殿的造办处或民间比较著名的制玉坊。民间以扬州制玉的雕工最为精巧极致。其中“大禹治水图玉山”在扬州用了六年时间雕琢而成,从石料运输到制作完成历时十年,耗数十万人工,所费银两无法计算。运回京城后一直安放在紫禁城的乐寿宫。
上之所好,下必流行。藏玉赏玉在乾隆时成为一种时尚,玉器成为进贡的流行用品,也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把玩、收藏的一个主流。
乾隆对玉的痴迷,造就了中国玉器工艺的又一个高峰,给我们后世留下了数量巨大的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