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是中国古今社会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我们珍贵古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而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中必然有所反映。但是,在中国古文化中,玉文化是远早于中国文学文化的。
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篇诗歌,其中就有很多涉及到玉器或与玉相关的名篇名句,如「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郑风‧女曰鸡鸣》)其意是:我知道你来安慰我,把由几种玉做成的佩玉赠送给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戎》)之意为:想起我那心上人,像美玉一样温文尔雅。屈原《九章‧涉江》中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此句是说:登上昆仑山(昆仑山产和田玉)品尝了玉之精华,可像天地一样长寿,像日月一般光辉。这些大家很熟悉的诗经里面的关于玉的诗句了,表达了中国文学自古就用玉文化来表达我们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
新疆和田玉黄皮一级白玉籽玉挂件 多子多福
之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很多用「玉」字的句子或题名,主题与情节涉及玉的也不少。《碾玉观音》是描写玉工碾玉劳动及其不幸爱情遭遇的宋话本,它与玉的关系就更为直接。元明杂剧《玉玦记》、《拾玉镯》、《一捧雪》等,也都是以玉文化素材为创作线索的代表作品。清代著名小说《红楼梦》与玉、玉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从《石头记》──《红楼梦》,从女娲补天遗,无不贯穿着玉文化的诸种理念。
小编觉得,正如一句老俗语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样,玉、玉文化给予中国文学以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中国文学又替玉文化作了宣传,这两者真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