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所说的“君子比德于玉”的十一种品性即是玉柔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自身清廉,不伤人肥己,好比君子的义;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好比君子的礼;敲击它,发出的声音清脆激昂,很远都能听见,然而声音又能嘎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瑕疵与美好同时显现,好比君子的忠;坚实而有纹理,好比君子的智慧;有不寻常的治理之才,让人佩服,好比君子的信;通晓自然法则,顺应天道变化,好比君子的德;气势冲天,贯穿长虹,好比君子的气概;能够吞并高山大河,震撼大地,好比君子的气度;道法自然,天下最可珍贵的就是道。
简言之,孔子赋予玉的“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
正如杨伯达先生所说:“而玉德则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排斥玉神学种种神秘的、唯心的内涵,将玉纳入现实生活的轨道,使其成为‘仁政德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