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者,意不在其物,一求品悟,通开天创世之奥义、明自然变幻之无穷。天地无弃物,万事皆有道。
从北京的珠宝展到苏州的子冈杯,一卜老师的展览都备受关注。
一席清砂,一组规格不一却精心琢磨的玉片,几音佛音萦萦于耳,寥寥几件玉作,别致的展布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卜老师是新文人玉雕的代表人之一,不喜商业之气,以自己的琢玉之法,通过玉件表达和传递思想,几年时间通过玉石作品,吸引了与之能够思想共鸣的收藏者,这需要懂玉,也能懂他的人,实则不易。
这组作品名为《随风去吧》,初见并不能理解,经友人介绍,才得其中奥妙,对作品似乎也有浅狭之解,一种惊喜之感沁于心间。
其心所想 其物所表
一卜老师的此次艺术展高度的实现了与观者的参与度。这种参与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有听觉上的,这种写意的表达,让观赏者持有好奇之心,想要探究和了解其心所想,其物所表。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直以来,一卜老师都在以自己的解读去诠释对玉石、对佛学、对古法的见解,展览也好,作品也好,都在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心界。
一卜自释
王一卜
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书画专业,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理事,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平江分会副会长。其玉雕取魏晋造像的超然之韵与宋元水墨的空明幽淡,追求简、静、空、逸的艺术风格。
玉石,自从远古祭坛上走下之后,便渐渐开始了它象征权贵、身份以及装饰的功能,也随之展开了融汇雕刻、书画、诗文于一体的艺术之路,其工巧与朴拙,均至巅峰。于是我们思古、怀古、仿古,也希望超越古法,但往往力所不逮,自愧不已。
这几年,“古法”二字多被提及,多方揣度。其实只是对今人而言,才有“古法”,于古人来说,所谓“古法”只是他们日常以顺应自然的智慧而统率行为而已。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也由此而生出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然而我想,时间延续至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思想审美的流变,也应算作是自然而然的生发。如今的思古、怀古及追古,更当是联袂古今将今天的美融入传统的美当中,才算是遵从古法吧——只不过依然要将自然与时间考虑进去。
而一旦如此,具象便非适当的承载,或许写意比较合适吧,写意造像,也即是不刻意求工,亦不刻意求似 ,而是重在刀法意趣的自然生发,使造型更近于自然,融入自然,游离于法度边缘,能不拘于法而合于法,有我亦无我,似我而非我,以此达到古今之契合。
畅怀写意追求一种自由的状态——妙在有意与无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