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但是随着玉石资源的日益减少,臻品也是越来越少,渐渐的又有了“好玉不雕”的说法。如此一来,岂不是自相矛盾?
在对和田玉的鉴赏中,民间有“首德而次符”的判定方式,认为玉石的玉质比色彩更重要,进而这种对玉石的判定标准逐渐演化成对人德行的判断,孔子也明确倡导“君子比德于玉”,可见在中国人的认知中,玉石是良好品德的载体。
其实不光是“比德”,和田玉吸收天地精华,孕天地万物,在中华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中,是太多美好事物的化身,从古至今,人们毫不掩饰对它的溢美之词:“冰肌玉骨”,玉是纯净美丽的女子;“金玉良言”,玉是真诚宝贵的告诫;“珠服玉馔”,玉是精致可口的美食;“昆山片玉”,玉是珍贵难求的宝物……小小玉石享尽世人偏爱。
常说家有良妻,宜室宜家。一块良玉,也当如此。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它代表的是永恒不渝的爱情,情侣夫妻之间通过互送玉佩,定情传情,表达自己的忠诚爱慕之心。而还未找到良配的人们,往往也喜欢去寺庙祈福,给玉佛祈福,以求一个好姻缘,民间传说,将寺庙中被开过光的玉赠送给别人,能够让自己的心愿实现。
若说什么物品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女子的温婉知性美,那应当是旗袍与玉石。玉是柔和而含蓄的,将吊坠、手镯等玉器饰品佩戴于身,那不张扬的雅致韵味,润至心灵,令人见之忘返。佩玉藏玉,玉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它本身还能很好的驱邪、保平安。将玉雕琢成吉祥的图案或者形状,以加大其发挥功效,玉雕成品摆放在特定的位置上,亦能充当风水镇物。如体弱多病者,可佩带玉葫芦;玉貔貅摆放在家中恰当的吉位上,能够给家人带来财运;麒麟有多子多孙,大利文运等吉祥之功,将它传给子孙,护佑家族长兴不衰……
将玉雕琢粉饰,便可重新拥有新的意义。它可以巩固爱情,维系亲情,加深友谊,镇宅祈福…与其说玉可化万物,倒不如说这是华夏儿女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尽人性,尽物性,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玉的善利万物之美,有千年灵韵,它的玉文化同属华夏文化,在传承与发展创新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