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籽料去了皮,神仙也难断"。然而很多时候,籽料成品还真就不会留皮。比如平安牌,设计师为了呈现牌面的光洁、以及作品的协调性,在多方权衡下,去皮算是无奈之举。
但是这样的举措,也给很多玉友造成了困惑。如果没有皮子,怎么判断籽料是籽料呢?这可能是一个比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还尴尬的问题…
老玩家虽然经验老道,但在解释时亦很抽象,类似体如凝脂、精光内敛这样的字眼,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年轻玩家听后难免云里雾里…
那么没留皮的籽料成品到底应该怎么看呢?今天,我们不妨就来聊聊这方面的问题。
- 结构 -
结构的重要性有多大,不必赘言。这几乎是判断玉料产状的重要依据。所以很多老玩家看成品,不谈虚的,先看结构…
这里有个小提示,看成品的玉质结构一般是打侧光灯来看,强度不宜过大,否则啥也看不出来,还以为是打灯无结构…
(1)籽料
籽料结构为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颗粒细小,结构缜密,多为纤维交织的毡状结构,部分玉质较好的玉石,甚至于观察不到玉内的结构。
在显微镜下,新疆产和田玉拥有一种特殊的云絮状结构,或短或长的交织排列。这即是毛毡状结构的主要特征。
描述起来有一点像我们刷锅用的那种百洁布
(2)俄料
和新疆料比较像,只不过俄料白玉的颜色比较瓷白,打灯以后可以发现内部与新疆的毛毡并不一样,俄料的内部结构更像"云絮"。
俄料具有粒状和纤维状结构,颗粒比和田稍大一些,也有很细的,也有一定的油性,纤维交织发育不完全,里面的絮状棉较生硬,边界明显。
是一条一条和一片一片蔓延的,就像高空的雨积云,同样排列不规范。
(3)青海料
青海的结构相对来说很容易能看出来。
颗粒状结构分布均匀,所以相对较透,不具有云絮状的交织结构,里面往往会有孤立的大颗粒白棉。
青海料也有自己独有的结构,有一些商家说类似"砂糖",青海料特有的颗粒组合效果,就像白砂糖撒粥里却没有完全融化开的那种感觉,颗粒很细,所以青海料"水透"。
- 油性 -
如何判断成品籽料,其实从油性上也可以分辨一二。
籽料的油性,优势也在"毛毡状"晶体结构,其透闪石颗粒显得非常细微。再加上光的漫反射作用,使得成品相对其他料子更加油润亮泽。
另外,籽料的润,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有种"吸光"的感觉,而不是抛出来的亮光。如果你看一件玉雕成品打磨得都发亮了,最好避而远之。因为籽料大都是打磨成亚光的。没有谁会把一块好的籽料抛成高光。
而青海料的致密度不够高并且透明度过高,也导致细腻感和层次感不足。青海料也会有白的料子,但是是那种发灰的白,没有籽料的那种有凝脂感觉的油性。
俄料,也有细度非常好的,但和籽料不在一个量级,价格也很贵。但其特点也没有籽料料那种凝重油性,很多俄料也还是偏干、发干。
- 老熟感 -
老熟是一个综合性的描述,而如果一件成品有老熟的感觉,那么它也就更能贴近籽料的特点。
从玉质上讲,老熟的料子就像蒸熟了的糯米,黏黏糯糯的,脂粉也很足。有一种浑厚凝重的感觉。
另外,熟度够的籽料往往会白中泛黄或者泛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脂白",是带有油脂光泽的暖色调,与烟标不同,这种白给人以精光内敛的感觉,让人觉得静谧柔和。
可以说,关于籽料成品的判断,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考量。而以上标准也仅仅是抛砖引玉,提供一些基础的参考和帮助。若真的判断好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的经验必不可少。
那么,关于没留皮的籽料成品判断问题,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