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青铜器和瓷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经历了几千年的兴衰演变,中国人至今爱玉的风尚有过则无不及,这种信念和喜爱除了源于玉的美感之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传统文化。
玉器在中国有着八千年以上不间断的历史,经历了从装饰到礼器,从道德人格化再到世俗的过程。
因此,探究几千年的玉器的历史,可以说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汉代青白玉飞马
1.人格化的玉:
《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春秋战国时代,崇玉之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完璧归赵”及“随珠弹雀”的典故传诵千古,“和氏之璧”与“随侯之珠”等玉器被奉为天下之至宝,引起诸侯之间的纷争,以致于墨子、韩非子等许多思想家立说批评这重玉之风。
龙纹玉璧
2.神化的玉:
秦汉以至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自上古以来的灵物观念,以玉敛尸的风俗,可谓空前绝后。刘斌指出,《周礼》中即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
从汉代玉器的演变来看,自汉武帝之后,用玉制度日趋完备,而装饰玉趋于简化。“所谓用玉制度的完备,是指葬玉制度而言,汉代盛行厚葬风气,从皇室贵族到官僚豪强,无不重视丧事。葬玉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玉衣的使用。”
刘斌讲述:“玉衣又称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所使用的殓服。
《后汉书礼仪志下》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东汉时期,铜缕玉衣的使用较普遍,除王侯家族成员外,高级官僚、贵族也有使用,汉代皇帝还常常赏赐玉衣给朝廷重臣。
金缕玉衣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病逝于洛阳,并葬于高陵。
曹操反对厚葬,早在建安十年就下令“民不得复私雠,禁厚葬,皆一之于法。
刘斌阐析:“从考古发掘来看,迄今尚未发现东汉以后的玉衣。曹魏时期的墓葬中,玉器出土很少,可见在曹操父子积极推行薄葬措施的影响下,两汉四百余年来形成的葬玉制度逐渐衰落以至最终消失。”
龙纹玉璜
3.世俗化的玉:
隋唐以后用玉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玉在礼仪与灵性方面的概念被日渐淡化,只作为珍贵美丽的材料,只有皇室仍然使用圭、璧等玉器,一般玉器制作则走向世俗生活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表现生活和当时的社会思潮。
中国玉器发展到清代是顶峰时期,清宫内府旧藏宋代《大禹治水图》玉山,它是当前所见中国古代最大的玉雕作品。
据清宫档案记载,此玉采自新疆和田的密勒塔山,玉材原重约一万零七百斤,历经三年从新疆运到北京;又经水路运往扬州,由擅于做玉山的扬州玉工琢制,历六年制成。后运回北京,造办处令玉匠镌字,置于乐寿堂,前后共用十年时间。
相关商品
籽玉方牌 喜上眉梢
和田籽玉挂件 双喜临门
如意佛无皮和田玉挂件
和田玉高档和田玉马到成功
籽玉如意佛 佛在心中 笑看人生
籽玉莲花观音
俏黄皮金玉满堂
籽玉双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