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士,市井俗人为之着迷倾倒。许多汉字都和玉有关,比如璋,埼,琼,玦等字都带王字旁。实际上这个“王”就是玉,这些字体都是古时候的玉器,起名的时候带玉,大都寓意美好的不凡的,寄托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随着我们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这种文雅而贵重的奢侈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玉石成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进而带动原石价格上涨,许多着迷于收购原石用于赌石,甚至催生了网络小说中一个流派:透视赌石派。
翡翠和类似称之为玉石的原石的采集带动了一大批人致富,比如戈壁滩上采集鹅卵石状的原石,缅甸的相关原石产区。然而采集原材料的利润远远赶不上深加工和零售的利润,不提成色品相高的原石,但说那些不入流品的原石,在打磨雕刻后的定价也很暴利。有些成品的价格在内行人眼里只有几十几百,但是摆上柜台可以报价几万,议价空间极大。反正是忽悠外行,蒙对了就赚了,要不怎么说珠宝行业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呢。
最近热门的网络小视频中不少人晒自己采挖原石场景,大部分为摆拍,各种有用没用的石头被挖出,遭网友嘲笑:叙利亚战区房一套,撒哈拉海景房一套...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玉石行业定价的混乱,但是商家正是靠这种信息不透明来维持玉石的神秘感,进而营造出稀缺和高价的商业氛围。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不过是忽悠终端消费者的噱头,让人们心存侥幸,即便是买到次品也不担心找不到下家。
那么除了真正的行家或者爱好者,低端玉石甚至假冒伪劣玉石都是如何高价卖给消费者呢?大概都是通过旅游购物途径售出。但凡是有跟团旅游,尤其是城市游经验的朋友都会有这种体验,那就是每到一地,地接导游都会领着游客玩几个景点,逛几个购物点,其中一般都会有一家玉器店。以几年前的上海游为例,公司组织出游,在当地找了个导游带我们游览,除了东方明珠和外滩,基本就是购物点:同仁堂,某刀具店和玉器店。多少年了,套路还是那些套路,玉器店一位导购冒充老板,身着阔衫金链,给大家讲自己在缅甸的玉石生意如何如何好,货源纯正,请大家放心购买。看到里面标价成千上万的玉镯子,有几个是货真价实的。夜市上也出现了各种十元二十元的假玉石,满足那些爱慕虚荣者们的购买欲。而在各种展会上,甚至出现了现场出售毛坯现场打磨玉镯的摊位,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
然而玉石的硬度很低,易碎且没有严格的定价标准,然而中国人却乐此不疲,并为此花费巨款,我们认为玉器除了自身佩戴还可以传家,价格不透明正好给自己一个念想,说不定将来会增值。因此,反而让我国成为了玉器的最大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