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好的玉雕作品,不管怎么绕,都绕不开料子、工艺、艺术这三点,这里面,料子和工艺是有客观标准的,是可以具现化的,而艺术这层,是抽象的,是更高层面的升华。
绝对部分的玉雕,一眼看去,是静态的,但是细细品鉴,却可以在静谧中觉悟灵巧,于滞板中看到灵气,玉雕讲究灵动之趣,动是生命燃烧,是自然象征,我们于灵动意境中,细心摸索玉雕的韵律,变化不已,运转不息,动静变化之中,已然达到最畅然的呈现。
"化境"是中国艺术理论和美学中的独特范畴,是标志着作品审美价值的最高层级。化境有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深厚底蕴。从诗的角度看,指那种"玲珑透彻,不可凑泊"的浑然之境,"化境"在创作时是一种物我两忘、身与物化的状态,而非刻意求取、冥思苦索。化境有着充盈的生命力。"臻于化境"的艺术家,要有深厚的主体修养。
我们知道,“意境”是中国美学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范畴,已有难以计数研究成果,而“化境”就是中国美学中关于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最高品级。
佛家指佛教化的境界。《华严经疏》卷六:“佛境界有二:一,如如法性,是佛证境;二,十方国土,是佛化境。”
自然精妙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多指艺术修养。
①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②清 陈廷焯《白雪斋词话》卷三:“哀艳而超脱,直是 坡仙 化境。”
③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如 宋玉叔 王渔洋 施愚山 之诗…… 黄宗羲 之经解,均达化境,各树一新帜於文坛。”
玉雕,以形状相似为先,但超越形式之外的神韵才是点睛。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石花草,都追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创作手法受到国学书法影响,既不具象,亦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际,斟酌于形神之间。形状只是载体,追求神韵的极致才是玉雕的顶峰,形神兼备的志高意境是玉雕作品的顶级殿堂。
以“化境”为艺术创作的最高价值体现,即是将其作为中国的意境范畴系列的最高层次,“化境”具有深刻的中国哲学背景,其内涵有着特殊的中国美,不仅仅是从层级的比较而言,而是认为有着非常充分的艺术性质,在西方美学中是难以见到类似的理论观念的 。
玉雕做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创作形式,同样需要“化境”,当然不是所有的玉雕师都能完成这样的作品,要能达到如此的修为,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更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人天命、道法自然的文艺情怀,才能在其作品中注入令人生叹的灵气,而这样的玉雕师却是凤毛麟角。
相关商品
青花意境牌
糖白意境牌
独山玉书画意境壶
青花意境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