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家昌老师,很高兴能有机会做您的专访!
家昌:您好!
记者:家昌老师,这次采访前,我专门做了一些功课,也向艺术圈的一些朋友问起您。他们说您是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
家昌:我没这个能力,这杆大旗我扛不动,守望传统艺术是无数个体组成的团体意志!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是一些朋友私下里的褒奖,是我的座右铭,是我的兴趣所致。我常说:“这辈子不能白活,得干点有意思的事儿。”这就是我觉得有意思的事儿。我想:向我这样的人,从事相同或类似事业的师友有很多!他们都是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只是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只能说我是热爱和弘扬传统艺术者之一,或者说是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之一。这可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或者严肃点说,民族不灭,接力不止!
记者:家昌老师,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艺术?
家昌:有人说传统文化过时了,或者解读为“现代艺术很时髦”!我从不掩饰自己对传统的喜爱,这除了血脉里的传承,还有灵魂上的共鸣。或许,这种妙而不可言的感觉,就是宿命,就是传说中的本能,就是冥冥中的注定。我希望钟情于现代艺术的朋友能够给传统艺术一些空间,这么说,是因为:艺术是百花齐放的,不应该以一己好恶概而论之;艺术是百家争鸣的,不可能模式化!我在宋庄有一些很好的画家兄弟,我们常常一起探讨,我玩的最好的兄弟就老是不服,说中国画完了,太陈腐、太守旧,跳不出老一辈留下的框框,根本不知道当代艺术为何!我告诉他:“这是一个怪咖时代,小审美时代。现代艺术是挑战传统审美,挑战传统思维,挑战审美极限,挑战传统古板的思维定式,对视觉印象与传统观念的一种颠覆。”他说:“呀!这你都知道!那你咋不变?”我说:“英语有句话叫 Think out of your box意思是跳出你的固有思维。你的想法我明白,可你想过你变了吗?你真的变了吗?你从中国人玩的框框跳出去了,去哪了?跳到外国人玩的框框里,中国人没看过,说“哇塞,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吗?外国人不一定这么认为!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创新,国人看不一样,外国人看可能更新鲜。我们聊的是艺术,更是哲学,你自己去体会吧!
记者:家昌老师,您是怎么看待艺术的门户之见的?您对艺术的理解是什么?
家昌:你这个问题很尖锐!武林中集百家所长很美,一阳指也很美。血统纯正很美,混血的姑娘也很美!我以为,野蛮生长的万古丛林,与婺源金色荡漾的油菜花田都是自然的本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艺术是多元的,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就像有人喜欢吃素,也有人喜欢吃荤一样。既然个人喜好不一样,艺术的评判标准自然也就不同。
记者:家昌老师,当下有不少青年艺术工作者对今后的道路缺乏方向感,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家昌:一定要静下心打好基础,基础扎实才能走得远。年轻人充满朝气、勇于创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技艺和文化积累,在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人类艺术之林,是很难占有一席之地的,更不用说与前人比肩了!即使一朝得志,也只会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很难有传世的生命力。此外,决不能忘本,不能丢了民族的特色。固然,艺术审美不分时代、不分国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早已成为艺术界不争的共识,但这种“用”,为的是开拓视野,为的是有所创新,而不是背弃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地方特色。正是民族的艺术,才更具持久生命力;正是民族的艺术,才更具独立价值。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舍源逐流,唯有不忘本、肯开拓,才能不断提高、臻于至善。
记者:谢谢家昌老师接受此次专访!
家昌:不用谢!
家昌简介
别号:蘭、蘭公。国家民族画院院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理事、荣宝斋艺术顾问、高级陶艺师、设计师、画家、雕塑家。自幼学艺,少时受启功、黄胄、李琦等书画名家指导。师从黄卖九、曹德兆、温国良、张有清、张慧斌、冯杰、张玉东、王林旭等艺术大家,涉足艺术门类广泛。早年负笈英伦,游历欧美,广闻博见,研磨技法,深受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后醉心于中国传统艺术,痴迷并致力于将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以中国文化基因,融入国际语汇,展示传播中华艺术,为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贡献一份力量。他由此被业内挚友和国际友人亲切地称为: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其作品受到评论界广泛赞誉,并得到社会民众的喜爱。他无穷的好奇心与丰沛的创意能力,使他成为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