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玉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静物作品之一,《篮中粉红菊》以极富空灵之韵的简约意境于众多花卉作品间脱颖而出,显得清丽脱俗、高雅不凡。佳士得将于12月2日香港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隆重呈献这件绝美极致之作。
常玉(1895-1966)
《篮中粉红菊》
油彩画布
92 x 60 cm.
1931年作
估价:港元 68,000,000 - 98,000,000
1930年代常玉迎来了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毕生最重要的两位挚友,亨利・皮耶・侯谢(Henri-Pierre Roché)与约翰・法兰寇(Johan Franco)也在此时走入了他的生命。侯谢作为巴黎当红的艺术品经纪人,将常玉推向了艺术生涯中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而法兰寇更无偿为他在荷兰举办多次个展。此件《篮中粉红菊》最初即来自法兰寇的珍藏,随后辗转至荷兰私人收藏多年,象征了常玉作品在欧洲流传之广,亦见证一段常玉与侯谢、法兰寇真挚而动人的友情。
如吴冠中所盛赞的:“用线来占领空间,用线来吐诉情怀”,从1930年常玉为《陶潜诗集》所制作的三幅版画,可以看到同样的写意线条已被娴熟地运用在其作品中。欣赏《篮中粉红菊》时,立即映入眼帘的是常玉以俐落的刮白线条,将枝干昂然挺立于漆黑的背景中,如此“意到笔不到”的写意线条为主题赋予了一种抒情而深远的情怀,更为画面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及丰富的视觉趣味。
常玉(1895-1966)《陶潜诗集》,1930年,2017年11月26日于佳士得香港以81,250港元成交
对于常玉这个阶段的独特风格,吴冠中曾形容:“无论是人是花是动物,似乎都被浸染在淡淡的粉红色的迷梦中。” 事实上,常玉此时于各方面皆力求简约,用色也以低彩度的粉、白、黑、灰作为主要色调。在《篮中粉红菊》中,即使是凝练的色彩,常玉依然细腻地以白色颜料于花朵周围轻轻晕开,如水墨氤氲、透出白色花脉,粉色的花朵在黑暗中幽然发光,彷彿立体了起来。
安迪・沃荷(1928-1987)《花》,1965年,2019年11月14日于佳士得纽约以2,415,000美元成交
艺术品: © 2020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无论是传统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抑或是西方艺术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笔下的波普主义花朵,皆说明这是东西方所共通的美学语言。从常玉一幅瓶花版画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手法。当常玉在厚厚的黑色油彩刮出俐落的线条时,“虚”与“实”的空间立刻产生了互动与对话。常玉藉此打通了西方“负空间”与中国传统对于“虚实”的传统想像。
常玉于《篮中粉红菊》中寄托了他对世间的一种寓意美好的祝愿,仔细欣赏可发现暗藏于黑色背景中的传统“福禄寿喜”纹样,为画面带来了宁静馨美的丰盛之感。对他来说,《篮中粉红菊》不仅代表着他毕生追求融会东西方艺术精随的心血结晶,也是他与自己的内在对话所投射出来的纯真之美,既简单却隽永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