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国画研究会成员合影。左二为潘天寿,左三为诸闻韵
二十年代文化界有过一场持续近十年的中西文化问题论战,潘天寿也受到这场论战的陶染,1928年前,他在坚持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朦胧地认同了“世界艺术相融合”的思想。但1928年以后,五四时代的启蒙主义和激进的反传统思潮明显隐退,民族文化艺术复兴的主题抬头,文化艺术界回归传统的声浪也高涨起来。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新的书画会,如黄宾虹、王一亭等发起的上海“中国书画保存会”(1929年)、叶恭绰等发起的上海“中国画会”(1931年),溥雪斋发起的北京“松风画会”(1931年)等。“白社”,全称“白社国画研究会”,成立于1932年上海。由诸闻韵、潘天寿、吴之茀、张书旂、张振铎五人发起组织,诸闻韵任社长。
诸闻韵为吴昌硕外甥,幼承家学,能书善画,在吴昌硕家任家庭教师。其弟诸乐三与诸闻韵均为吴嫡传弟子,擅长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誉满海内外,又曾与黄宾虹发起成立“百川画会”。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在沪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老友诸闻韵介绍,前去拜望年近八旬的吴昌硕,初识便令缶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晚辈阿寿激赏不已,从此结下“忘年交”。吴、潘、诸三家情谊甚笃,常常雅集,共襄艺事。“白社”成立之时,潘天寿更主动推请比他长几岁的诸闻韵作社长。
潘天寿 双燕
设色纸本立轴
戊辰(1928年)作
钤印:阿寿、阿寿、寿小玺、弱其志
题识:呢喃不是号乌衣,瑞种从来世所希。画苑月明人静后,翩跹谁认影依稀。戊辰浴佛日,寿客西子湖俞楼。乐三兄雅属,幸正之。阿寿。
126.5×32.2 cm
潘天寿《双燕》绘制于1928年,后再题赠给挚交诸乐三。此幅淡墨敷底,留白部分巧妙地留出一对呢喃双燕,画家匠心巧思让人叹服!此幅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又兼传统指墨神采,极为难得。燕子翩跹如爱侣,紫藤象征富足,坚石代表稳固,均有吉祥的东方寓意。“呢喃不是号乌衣,瑞种从来世所希。画苑月明人静后,翩跹谁认影依稀。”潘天寿题诗甚妙,用王榭乌衣国之典,呼应呢喃双燕,翩跹爱侣。然少了《王榭传》中“从来欢会惟忧少,自古恩情到底稀”的幽怨情思,着墨“画苑月明人静后,翩跹谁认影依稀”,情境意味深长,更显灵动轻巧之至。诗意画意互相生发,耐看耐读耐赏。
题识
局部
1928年初春,杭州国立艺术院创办,潘天寿应邀任中国画主任教授,定居杭州。此幅自题“客西子湖俞楼”,俞楼位于杭州孤山南麓、西泠印社旁,乃一代国学大师俞樾及其孙俞平伯旧居。二十年代时,俞平伯在这里写下《湖楼小撷》。俞楼背依孤山崖壁,面临西湖碧波,左邻“六一”名泉,右伴苏小小亭,占尽西子风光。
孙大光夫妇合影
本幅出自1998年春天“孙大光夫妇捐赠书画”专场拍卖会。这一白手套专场共募得450万善款,其中100万早以定金的形式,在拍卖会之前直接转交给寿县,为寿县一中盖起实验楼,正阳中学建起一座教学楼,并在堰口乡设立助学金。其余350万元,交给安徽省用来成立孙大光、张刚奖助学金。
孙大光夫妇与吴作人
孙大光与李可染
启功先生有感于孙大光捐资助学的功德之举,挥毫赋诗“笔精墨妙推前修,法书名画垂千秋。历经劫火稀传流,寿州伉俪勤搜求。朝披暮卷欣忘忧,盈箱溢箧何胜收。不甘自秘韫椟留,遥为桑梓琼瑶投。树人之资贻远谋,与众同赏诚嘉猷。昔人妙迹幸有托,贤无古今堪相俦。”这一感人事迹、功德之举至今仍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
启功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