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收藏协会、新艺经艺术研究院在近日举行的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上发布了联合研究调查出品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这是我国有关领域的首份白皮书。该报告指出,机构收藏区别于个人收藏,具有制度性、系统性、专业性、大资本等优势,能够更大程度上推动整个艺术品行业发展,推动艺术品金融化企业收藏制度的建设,也会推动国家对企业收藏、免税捐赠等文化政策的完善;推动收藏与学术结合,成为美术史的沉淀者;很大程度上影响艺术生态价值评估;对企业来说,除了能够获得很好的投资回报,更让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核心有所提升。
收藏企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该报告指出,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也出现了针对外国艺术品的国内企业收藏。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特别是企业收藏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其主业。
近年来,由于艺术品的价格连续多年大幅上扬,投资和收藏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传统藏家或者单一收藏者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涉足精品市场,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行为、合理避税……这些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一些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高额回报,如湖南电广传媒,艺术品经营年营业收入约4.2亿元,利润约3.4亿,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营收入比10.38%。
资本与艺术市场融合加速
报告特别指出,不同于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由庞大的中产阶级支撑的,中国几乎没有这一阶层。随着收藏群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企业收藏的快速发展,未来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特征可能将更加明显:顶级艺术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艺术品的价位反而会较为平稳。
另外,近年来,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融合加速,金融资本的介入为艺术品市场注入了资金动力,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中主要行业的市场规模总计为6778.47亿元,其中艺术品市场2104亿元,是唯一两个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的行业的门类之一,在9大类的文化产业中排名第一。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规模为1784亿元,继续在文化产业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到来
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民营非营利性美术馆的艺术收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政府在促进社会捐助制度和免税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力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民营非营利美术馆在艺术收藏上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民营非营利性美术馆的艺术收藏,大多仍依靠社会性的资金捐助和藏品捐助,因此相关政策的从速出台将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报告认为,机构收藏是艺术收藏的重要参与力量。对于机构和其背后的企业而言,艺术收藏不仅是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利得手段,而且是关涉到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建设。随着国际经贸的发展和全球化的竞争,我国企业对于国外企业收藏的成功经验和丰富案例的认知度有所提高,由此推动了国内收藏的方兴未艾。报告预测,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楼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