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688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图片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简介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明万历,高1.9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6.6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五彩装饰。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立于树下坡地上,周围描绘蟾蜍、蝎、蛇等。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

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 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图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名“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俗称五毒)等毒虫纷纷出动,疠疫常常发生,致使五月又有“恶月”之称,五月五日又有“恶日”之称。因此,人们想方设法在此时辟瘟祛邪,以求安康。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于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蒜头等,都是有此用意。因为菖蒲的叶子像剑,被称作“蒲剑”、“水剑”,因此,人们认为将其插在门上可以斩千邪。艾草有异味,是可以用来治病的药草,人们认为将其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花红似火的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可以避祸。大蒜头像锤子,气味辛烈,具有祛病消炎的功用。

张天师名陵,又名道陵,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传说中的张天师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并,辟瘟消灾,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


相关知识科普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壁虎无毒,但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五毒纹

五种毒虫,即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旧时风俗常于端午日用织物做成五毒纹,结在儿童身上或挂在墙壁上,可以避邪驱毒。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名称虽异,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种种习俗不一而足。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兢渡,乃遗俗也。”由是观之,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此外,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吃掉,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

辟邪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有角,有翼,能除邪恶。《急就篇》有“辟邪除辟凶”之句。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相关文章

  •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北宋,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盘敞口,斜直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外壁浅浮雕三层莲瓣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碗内刻划荷莲纹,纹饰线条简洁流畅,在白釉的衬托下,纹饰若隐若现。覆烧方法是定窑在北宋晚期,为增加窑炉的装烧数量,而大量采用的一种装烧工艺,但采用这种装烧工艺会造成器物口沿一周无...

    1638 定窑 划花 莲瓣纹 浮雕 覆烧 芒口
  • 淡黄地粉彩蝴蝶八喜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淡黄地粉彩蝴蝶八喜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淡黄地粉彩蝴蝶八喜纹盘,清同治,高5.1厘米,口径21.9厘米,足径13.0厘米。盘口微撇,弧壁,圈足。口沿涂金彩。外壁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绘均匀分布的3枝折枝花纹,盘内淡黄釉地上以粉彩描绘38只蝴蝶,间以8个金彩双“喜”字,“喜”字笔画均以矾红彩勾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矾红彩楷体“同治年制”4字双行款。此盘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

    1803 粉彩 折枝 淡黄釉 黄釉 矾红
  •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碟,清同治,高3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6.8厘米。碟敞口、浅弧壁、圈足。内施黄地粉彩梅鹊纹,外绘白釉粉彩勾莲纹。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1110 粉彩 勾莲 勾莲纹
  • 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盂及支座,新石器时代,通高20厘米。盂:高9.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1.3厘米。支座:10.5厘米。 盂(yú 音于),平底,底径略大于口径,口两侧有圆形饰物。夹砂红陶,表面粗糙。支座由三个独立的支架组成,支架上有类似四边形支托,下为圆形圈足。盂可以用来盛放食物与水,当它放到支座上时,就可以被加热。陶土里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急热、急冷性能。在磁...

    823 磁山文化
  • 白釉渣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渣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渣斗,高9.9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6.9厘米。渣斗口外撇,口沿呈漏斗形碗状,扁圆腹,平底。器里外施白釉,底无釉。此件渣斗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雪白,造型规整大方,在唐代白瓷中属上乘之作。...

    1938 渣斗 白瓷
  •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 青釉 刻花菊瓣纹碗,宋,高5.1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4.1厘米。碗敞口,圈足。里外均刻菊瓣纹,碗心刻一团花。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边无釉。此碗为宋代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品。在装饰方面,以碗心的一朵团花为中心,放射状地向外刻出一片片菊瓣纹,布局舒朗匀称,线条活泼流畅又不失规整,反映出当时艺师们的审美观念,代表了耀州窑瓷器刻花工艺的突出成就。...

    1097 耀州窑 青釉 刻花 团花 青瓷
  •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唐,高10.8厘米,底边长6.3厘米。母狮昂首,两眼凸起,双耳直立,张口露齿,长须卷发,前腿直,后腿曲,尾上卷,伏卧于台上。母狮两前腿间有一小狮趴卧。狮身皆施白釉,母子双狮眼睛及母狮腿部均点以。台为正方体形,四周施褐色釉,浓重处呈黑色。唐代瓷器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此件白釉子母狮姿态雄健,浑厚古朴,为唐代艺术的一件杰作。...

    1555 邢窑 褐彩 瓷塑
  • 黄釉描金双耳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描金双耳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 描金双耳罐,明弘治,高31.6厘米,口径18.8厘米,底径17厘米。罐直口,溜肩,肩以下渐敛,平底,口、肩之间置对称曲带形双耳,口、底大小相若。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

    557 黄釉 描金 弦纹 青花
  •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月白釉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5.2厘米,口径11.5厘米,足距12厘米。 炉方唇,短颈,长圆腹,圜(huán 音环)底,底下有内凹的脐心,下承以三乳状足,足外撇。肩部对称置双耳。釉色青灰,饰紫红色斑,釉垂流现象及“蚯蚓走泥”纹均较明显,釉层中气泡爆裂较多。凸棱及釉薄处呈浅褐色。内壁釉层较多,玻璃质感较强。...

    582 钧窑 月白 开片
  •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花盆、奁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花盆、奁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花盆、奁,清光绪,盆高11.2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11.8厘米;奁高3.5厘米,口径16.9厘米,足径13.2厘米。花盆圆形,敞口折沿,深腹,浅圈足,底有两圆孔。里施白釉,口沿及外壁施淡黄釉,上饰粉彩装饰。口沿面饰蝠衔铜钱、间以蓝彩篆书“寿”字纹,口沿下饰变形回纹,外壁饰折枝芭蕉、牡丹、松树纹两组。底施白釉,书红彩“体和殿制”4字篆书款...

    1260 粉彩 花卉 花盆 淡黄釉 黄釉 回纹 折枝 体和殿
  • 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菊凤纹盘,宋,高4.3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12.7厘米。盘敞口,坦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无釉处镶铜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外壁明显见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时留下的“”状。器里口沿回纹一周,内壁模印荷花纹饰,盘心模印双凤菊花图案。外底镌刻清代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诗曰: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擎来掌上...

    1096 定窑 印花 泪痕 垂釉 模印 回纹 白瓷 缂丝
  • 琉璃厂窑弦纹加彩单耳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琉璃厂窑弦纹加彩单耳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琉璃厂窑弦纹加彩单耳缸,高6.9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10.2厘米。缸胎较厚,平口微内斜,口以下渐丰,阔底,一侧有耳。施釉至近足部,底素胎无釉呈紫红色。外壁饰褐彩花草纹三组,并饰弦纹一道。此器造型新颖,花纹简练,为琉璃厂窑代表之作。...

    602 琉璃 琉璃厂窑 弦纹 褐彩
  • 青花锁锦纹瓷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锁锦纹瓷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锁锦纹瓷板,明宣德,高2.5厘米,长28厘米,宽9厘米。瓷板长方形,胎质致密,一面青花绘锁锦纹,纹饰排列整齐,青花浓淡不一,色深处浸入胎骨,为典型的苏麻泥青料绘制。作为建筑材料的瓷板在明代非常少见,青花瓷板更少,故宫现只收藏了4块,首都博物馆也收藏了相似的瓷板,但形状为正方形。...

    880 青花 花瓷
  • 五彩加金花鸟图八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加金花鸟图八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加金花鸟图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厘米,口径51.5厘米,底径35.6厘米。花盆通体呈八边方形、折沿、深腹、重底。通体以五彩加描金装饰。盆身四个主要面描绘花鸟图,分别为玉兰绶带、莲花鹭鸶、牡丹山雀、梅竹喜鹊;四个较窄的侧面均描绘灵芝、竹子。折沿上描绘桃树、云鹤纹,底边绘八朵垂云,垂云内各绘折枝花纹。口沿下署墨彩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款。此花盆通常被用...

    1719 五彩 花盆 描金 灵芝 折枝
  • 钧窑月白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月白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月白釉梅瓶,金?,高29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5厘米。瓶唇口,短颈,丰肩,弧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月白色釉,近足处无釉。梅瓶初盛酒用具,明清时期也用作陈设用器。陶瓷梅瓶始见于唐代,宋代以后开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态饱满,釉厚而润泽,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梅瓶的式样在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

    1080 钧窑 月白 梅瓶 饮流斋说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