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孝贞显皇后像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孝贞显皇后像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59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孝贞显皇后像轴❖图片
孝贞显皇后像轴❖简介
《孝贞显皇后像》轴,清,绢本,设色,纵169.5厘米,横90.3厘米。
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是清入关后第七任皇帝清文宗奕詝(咸丰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姓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奕詝为皇子时,她为侧福晋。奕詝登基后不久,晋封她为贞贵妃。因孝德皇后在咸丰即位前的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已去世,她则成为六宫之主,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立为皇后。咸丰帝死后,她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母以子贵的懿贵妃那拉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不久两宫皇太后联合留京的恭亲王 奕訢,发动了“北京政变”,解除了肃顺等赞襄政务八大臣职务。十一月,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上两宫皇太后徽号:母后皇太后曰慈安,圣母皇太后曰慈禧。
本幅有同治皇帝御题“璇闱日永”。钤“同治”白文印、“敬书”朱文印,鉴藏印钤“同治尊亲之宝”朱文印。图绘年轻漂亮的孝贞显皇后静坐在庭院中之情景。画法工整精细,衣冠服饰刻画真实,体现出皇家气派,为了解孝贞显皇后年轻时的情形留下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相关知识科普
福晋
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肃顺
肃顺(1816-1861年),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咸丰帝继位后,受拔擢重用,咸丰十年(1860年)官至户部尚书。其间协助咸丰“申国法”以治积弊,锐行诛谴。力主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用汉族地主武装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建议铸大钱以解决财政困难,削减八旗俸饷,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对俄交涉中,拒绝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无理要求。咸丰十年(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护咸丰帝逃亡热河。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主管行在事务。在咸丰帝死后的宫廷政变中,因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被公开处决于菜市口。
徽号
美好的称号,古时专用以称颂帝王及皇后。如顺治帝亲政上皇太后徽号称“昭圣慈寿皇太后”。每遇庆典,徽号可以屡次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