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三年,35岁血气方刚的苏东坡正在遭遇人生的第一次政治风波。苏轼在22岁考中进士后,仕途一路顺畅。但十几年后,在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开始变法时,因政见不同,他遇到了一些麻烦。宋神宗询问“方今政令得失”时,苏轼直言“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不愿苏轼继续在朝,于是有了信札中所说的御史弹劾一事。郁闷之下,苏轼只想离京外任,躲开是非漩涡。这时川蜀老家来了乡亲,苏轼便提笔为其堂兄苏子明写了这封信札。
苏轼《临政精敏帖》为其早期墨迹,个人书风算不上最突出。但其流美畅达的行书挥洒反映出苏轼既早超越唐代对晋人二王书风的深入研习并得其笔墨之妙。该帖前两三行写得较规矩,虽是手札亦有楷意。自第四行开始便自由畅达,行书意味浓厚起来。苏轼此札行书字字独立,笔笔交待清楚,无行草夹杂随意现象。是得逸少笔韵之妙。且其书绵厚与细腻交错变幻,点画明净,虚和有度,当也有吸收鲁公札稿养份,并能融汇变化,开合收放自然,初启尚意书法风味。较之其师欧阳修中规中矩的行楷变化丰富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