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椿·简介:
吴德椿,1950年生,祖籍合肥市肥东县,系中国凤阳凤画研究所所长。吴德椿长期以来从事凤阳凤画的搜集、整理、研究、创作工作,在传统凤画创作方面造诣颇深,一批批传统凤画得以重见天日,一批批创新凤画不断问世。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报、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多次刊登介绍其艺术生平及其作品,其凤画作品远销海内外,深受众多美术爱好者好评。为了进一步把凤画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凤画新秀,吴德椿个人出资在明鼓楼文化休闲广场北侧租了几间房子,成立了“中国凤阳凤画研究所”,开了一家凤画馆,并向社会特别是安徽科技学院、凤阳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青少年义务教授“凤画艺术”,从其学者甚众,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凤画学员,扩大了凤画创作队伍。他的许多徒弟在艺术创造中,正在探索一条从传统走向现代之路,无论是从技法、理念,还是内涵上,都在谋求创新,把凤阳凤画进一步发扬光大。
《凤阳凤画十二生肖图》
《凤阳凤画十二生肖图》系吴德椿先生经过三年精心构思,绘制用时一年,创作完成的七幅条屏凤画巨作。
此作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表现风格,现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凤阳凤画为基础,利用十二生肖这样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如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再如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还如中国人传统的中代表富贵吉祥和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龙,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想象中的“灵物”,与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吉祥凤凰融进一画;以来自民间艺术宝库中的蜡染、瓦当、瓷器、剪纸、吉祥图案与环纹、风筝、工艺扇、宫灯、长命锁、挂饰、布玩具等作为配景,揉入中西绘画的不同技法绘制而成,既表现了凤阳凤画的绚丽多姿,又展现出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和绘制技法的娴熟与多变。
《凤阳凤画十二生肖图》是一组表现吉祥、祈求美好、和谐与幸福的民俗新画卷,是开放在凤阳民间艺术园地中的又一新奇葩。[2]
《大包干.凤还巢》
该作品是吴德椿先生为迎接我国改革开放及大包干三十周年,以全国农业大包干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的巨大变化为素材,以凤阳的着名民间艺术——凤画和凤阳花鼓为载体,历时十一个月创作完成的。
巨幅主题凤画《大包干·凤还巢》,尺寸为2。5米×1。35米的竖构图画面。作者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表现手法,通过“十八颗手印”、小岗村牌楼和大包干纪念馆,作为见证小岗30年改革与发展变化的印记融入画中,分别寓意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源于“十八颗手印”的星星圣火;雄伟庄严的小岗村牌楼拔地而起,宛如胜利的“凯旋门”、大包干的“里程碑”;新颖庄重的大包干纪念馆位于画中,成为大包干成果的象征。整个画面以小岗牌楼为主体,周围身着地方民族服装,手打凤阳花鼓的腾跃的人群和欢快的花鼓女,载歌载舞,欢庆丰年,喜迎当年逃荒要饭远离他乡的“凤凰”,如今还巢归故里的喜人场面跃然画上,点出主题。
所获荣誉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安徽民间工艺大师、省级凤阳凤画代表性传承人凤阳凤画工艺研究所所长。[3]
吴德椿·相册
吴德椿·画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