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一·简介:
张道一,1932年11月出生。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随着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入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张道一教授是中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期潜心研究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历史及理论。[1]
张道一教授是我国着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教育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张道一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尤其重视民间美术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综合分析艺术的纷繁现象,提出了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艺术发展规律。1932年11月生于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自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着名美术家陈之佛教授、庞薰琹教授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着作有《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录》、《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扉—张道一论艺术》、《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赏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惠山泥人》等。[1]
学术简历
1932年11月生于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
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
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
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前身)。
1953年起跟随着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学习图案和美术史论。
1956年赴北京,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庞薰琹先生从事美术史论的研究。
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
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从人文科学角度综合研究艺术的艺术学系,该系获得了艺术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
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
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着作《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录》、《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扉——张道一论艺术》、《考工记注释》、《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赏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惠山泥人》、《汉画故事》等。
曾主编《中国民间工艺》杂志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集刊。
张道一·相册
张道一·画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