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夏·简介:
刘光夏,男,1938年生于西安,回族,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职,书画家、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 刘光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艺术家。曾发表中国画、版画、连环画、宣传画、书籍装帧设计、诗歌、剧本等作品数百件。绘画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数十次,获奖多次。他专心于中国彩墨画的创作和探索,他的山水画多以乡土、明月、春雨、大海为主题,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情诗意,给人以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美感。
刘光夏的书法很善用墨,无论是行书、狂草或是隶书,常有水渍溢出墨团,努力继承先人“涨墨法”的效果。而许多长诗、长跋,则显得清逸冷峻,线条柔中见刚,大大去了火气。他坚持书画同源,相得益彰的理念,强调艺术无不相同,书与画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贯的思想。坚持前人提倡的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因而行、草、隶、篆日日研习,进而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书法家。观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一种长锋羊毫特有的粗茁、厚实浑重的艺术效果,一种气势开张的阳刚之美,一种提笔暗过,圆润凝练,绮丽精深,长撇长捺,意韵深长的感觉,又恰有一种天趣自然,返朴归真,平和简静,山水萧散与和雅之美。 他的绘画始终追求以诗入画,讲究诗与画的相互结合。他认为书画家不能没有诗的修养,诗是画的灵魂。画家惟以诗心作画,才能建构起画的境界。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用诗句或整段诗命名的。当你步入他的绘画世界,徜徉于他那些画中的花前月下时,你会发现,他的笔下原来也是一个天地无穷,神思无穷的世界。在这里“意境”、“三远”、“心视”、“散点透视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笔墨则在灵敏的变幻中渗透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颇多感悟、颇多理解和颇多反思。细细地观察和分析他的这些作品,不难看出为了创造更加独到和深刻的意境,他通常采取了许多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诸如变形手法,每每为了使物象与图景超出一般且产生非凡的艺术魅力,他常常打破前人格局,在花形、鸟形、树形、山形、石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并通过它们彼此间的呼应、向背、穿插、组合,以构成自己独有的新境。像“童年”、“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里清浊并用的笔法,使其笔墨、色彩、物象、景象均在清晰与含糊之中。即使墨色产生了丰富而奇妙的变化,也使具象与抽象在作品中互运、互化、互生。又如比衬手法,往往令人感到一种大起伏、大跌宕与大变化。其中有色与墨的比衬,有墨白、干湿、浓淡、冷暖、明暗、强弱,各种颜色与同一种颜色间的比衬,也有点线面、大小、长短、纵横、疏密、虚实等不同形式的比衬。通过比衬统一,使画面中的形象强烈而不平板,生动而不僵滞,丰富而不单一。深迷互衬法,则是他大胆地借用古人在传统山水画技法中深远与迷远的方法,并将其融入花鸟画的创作之中,有机地运用,从而产生了新的图式,新的创意,新的意境,完成了一种新的建树。
刘光夏现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美术副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研究会会员、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陕西新月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乳山书画院、招远书画院名誉长河南省信阳鸡公山中外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州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师。
发表中国画百幅,代表作有:《乡土风情》(组画七幅)、《我的童年》(十三幅)、《刘光夏彩墨画》(五十二幅)挂历,手册等。《月光曲》、《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国画1984年中国美协北京分会收藏;《桂林山水》等中国画获奖。装帧设计作品73册,代表作有:《天安门革命诗抄》,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精、平装);《科学童话》、《外国童话》、《儿童漫画》(共11册),1979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玲珑三娘》,198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为书籍、报刊插图100余幅,在《人民文学》、《民间文学》、《新观察》、《中学生》、(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等。
中国画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近20次,在北京、西安、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曾发表诗歌、歌词约20余首,儿童歌舞剧本2部,歌词作品(谱曲后)在全国获歌词创作优秀奖4次。《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家辞典》、《中国专家大 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书作条目介绍。
刘光夏·作品欣赏
刘光夏《作品欣赏》
刘光夏《月是故乡明》
刘光夏《作品欣赏》
刘光夏·相册
刘光夏·画像·照片
刘光夏·与妻子刘淑凤(着名画家、美协会员)
刘光夏·刘光夏老师创作中
刘光夏·刘光夏
刘光夏·刘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