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思·简介:
胡若思(1916.3—2004),字遐思,号琴人。画室名勰一斋。“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也勾起无数画家创作的欲望。曾为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绘制山水画景。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擅山水画,尤喜画黄山。作品《桂林山水》藏于中国美术馆,《黄山松云图》藏于江苏省博物馆,《万古长青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万壑松风图》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15岁之作《匡庐瀑布》参加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金奖。
胡若思,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擅山水画,尤喜画黄山,先后20次登黄山,居山作画,满意之作,以“遐思”题署。作品《桂林山水》藏于中国美术馆,《黄山松云图》藏于江苏省博物馆,《万古长青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万壑松风图》陈列于中南海紫光阁。历任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有《黄山天都》、《桂林山水》、《献马图》、《蓬莱三岛》等。
其父长于古书画鉴赏,自幼受其父薰陶。9岁入“大风堂”,拜张大千为师,14岁随师东渡日本,举办童年个人画展。15岁之作《匡庐瀑布》参加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金奖。1954年任上海华东美术家协会创作干部,自1955年上海国画院成立后任画师,1957年兼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兼任国画教研组组长。
然不同的画家描绘桂林山水,各有不同的方式和特点。李可染以其深厚的功力,使桂林的山愈显深重,水愈显沉静;白雪石笔下的桂林山水,清秀可掬,使人流连忘返。而胡若思的这幅《桂林山水》,则从民间美术和装饰绘画中汲取营养,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描绘出桂林山水风貌,在典雅清丽的设色中呈现出装饰化的特点和精致的笔墨情趣。胡若思以黄山为表现题材的系列作品,普遍带有一种舒朗的快意。此图也是表现晴朗的黄山。群山在雾中隐现,而雾淡薄轻盈,倍显清丽。图中近山施墨,墨重而少勾勒,远山用笔,一丝不苟作出山之筋络,石之转折,再敷以淡彩,使冷色中带有暖色。从这种施墨设色布局方式来看,胡若思的山水画创作已不是纯粹的传统表现手法,显然接受了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山之境界更广,气势更大。从近百幅绘作来看,胡若思基本承袭了张大千的笔法与神韵,工笔、写意、青绿、泼墨无所不精,堪称罕见的多面手,而其中又以工笔和写意巧妙的融合之法,最为让人称奇。
胡若思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山水大家,尽管他于上世纪80年代末移居加拿大后,在国内宣传日少,音讯渐稀,但他的中国画艺术、连同他富有魅力的艺术人生,却始终是令关注者难以忘却的。
胡若思字遐思,号琴人,1916年生于上海,2004年卒于加拿大多伦多。自9岁从张大千先生习绘事以来一生笔耕不辍,艺术生涯近八十年之久。其父精鉴赏、富收藏,先生幼承庭训,天资早慧。14岁即东渡日本举办童年个人画展,一时轰动东瀛,有“鬼才”、“神童”之誉。15岁其作品《匡庐瀑布图》荣获比利时世界博览会金奖,艺林传为佳话。此后游历名山大川,将烟云丘壑罗纳心胸,一朝发于毫端,顿觉满纸生辉。他于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界画无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浅绛、泼墨、泼彩无一不精,是现代海上画坛罕见的多面手。中年以来,尤长于绘画黄山奇景,他以传统中国山水画笔墨为基础,在色彩、水墨、结构、章法乃至光影的处理上都有着独到见解,由此开创了当代“黄山画派”新格调。他笔下的山水也以黄山景致为代表,水墨氤氲,墨彩幻化,气象恢弘,世称“南胡风韵”。这一美誉是对胡若思先生艺术成就的肯定。若思先生在艺术上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所作出的可贵贡献,的确是值得人们永久纪念的。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画大师,都高度重视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掌握和锤炼。胡若思先生精湛的传统功力更是为知者所称道。他力主中国画须从唐宋入手,取法乎上,攻之弥深。他由宋元古法中汲取精华,奠定根基,继而渐趋佳境,直至自成一家的艺术发展轨迹。当我们观赏着胡若思先生的山水时,不由得为他独具表现力的笔墨技法和瑰丽典雅的笔墨情趣所陶醉、所折服。
1989年以来,胡若思先生携书画走天涯,先后在加拿大、欧洲、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举办个人画展,为中国画艺术在海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相反,由于久居海外,致使国内对“南胡风韵”日渐生疏淡漠起来。
为使人们能够全面的了解欣赏胡若思的艺术风格,公正的评价他的艺术成就,我公司展出胡若思先生的若干画作。
胡若思·相册
胡若思·画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