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衡·简介:
周铁衡原名周德舆,别号铁翁、半聋、灌园丁。堂名半聋楼、东壶斋、野香亭、后来居等。河北省冀县人。十三岁去东北,十六岁从邱烟云学画,二十岁至北京,又拜齐白石为师。本以医为业,1927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后留学日本。平生嗜古,与郭沫若结识,成为终生挚友。绘画方面,精于重彩大写意花鸟,兼画山水,熔冶齐白石、吴昌硕、朱耷、任伯年画法子一炉。亦精于律诗、篆刻、书法。对金石学、古文学、考古学、古琴弹奏诸方面均有研究。着有半聋楼谈画,后来居印草、清钱轶录、妇科抉微等。曾任沈阳市百货公司第二商店主任医师、兼任鲁迅美术学院篆刻课教师。作品有《双喜图》等。
周铁衡先生,祖居河北易县,原名周德兴,以字行。号半聋。因癖集清泉,故颜其居:“清泉堂”。精研青瓷,又曰:“东壶斋”。晚年又称“野香亭”:“东风新舍”等。生于一九○三年五月,卒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八日,享年六十六岁。周先生之祖,父皆嗜古成癖,父曾任热河县令,对古代钱币收藏颇富,亦精于鉴别。在其父熏陶下,先生幼时便善此道,亦喜绘事,后随父迁居沈阳,十七岁随父进京,拜齐翁白石老人为师,攻诗、书、画、印,本人以医为业,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一九二六年留学日本时与郭沫若先生相识,并结为终生挚友,以后互有诗画赠答。先生早年为东北艺专教授,解放后任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副主席,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周先生在考古学、中国古代陶瓷、绘画、古代乐器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着有《中国古琴潜考释》、《东窑考》、《妇科扶微》、《半聋楼谈画》、《半聋楼印草》等着作。先生之绘画、法书、篆刻曾多次参加各种展览,中国美术馆、博物馆、各美术院校均有收藏。先生对党、对新中国非常热爱和拥护,在一九四八年担任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期间,除个人捐献文物二百件外,又动员他人捐献。抗美援朝时,将其所着《半聋楼印草》拓印百部义卖捐献,为抗美援朝做贡献,于印坛亦称佳话。
周先生对古泉有较深的研究。先生认为,历代泉币“唯清朝为最精,唯清朝为最多,钱法之紊乱,币制之庞杂非各代所能比。外侮之频繁,用财之浩大,亦非各朝所能及。清钱之浩瀚渊沦虽大力搜集,亦难窥其全豹”。故在收集了历代货币后,又致力于清泉的收藏、研究。从一九三八年起收集清代之祖、母钱及其它绝少者,达五百品之多。先生为志其事,刻印为“五百钱富翁”。此印作长跋云:余暇中流览各代古泉,均有其赝,唯清代大泉样多易辨。戊寅七月起集有清代大泉五百之多,友人咸称余曰富翁,余不避玩物丧志之叹,图余两手泉锈之讥。并刻一印曰:“清泉堂”。先生还曾刻一“聋翁宝藏第一”印,跋为七绝曰:“素楼雪馆喜穷搜,乾隆神品尚未收,自被聋翁藏弇后,小平无语尽低头”。并为其所藏之泉刻有:“鉴藏清朝钞板货币珍品之记”、“神品”、“聋翁宝玩”、“聋公藏有”、“清泉致宝”、“第一稀有”、“通神堂”整整十枚,周先生爱泉之情深、藏泉之精绝于印中可见一斑。
《清钱轶录》成书于一九五六年,增删数次,多易其稿,于原稿中可见改动痕迹累累。书中收录了后金钱币,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及南明的钱币,清朝各代钱币,太平天国钱币,军饷银饼及此期民间商号使用的货币等,均系实物拓片,甚为珍贵,其中大部分钱币不为外人所知。如鎏金咸丰元宝当千祖钱系重二两,用精铜雕琢而成,中央金口不开。棋祥重宝当十祖钱,可称泉中星凤。祺祥为穆宗即位之初拟改年号,铸有祺祥通宝小平,重宝当十两品,后改元同治,诏令销毁,此钱遂以稀为贵了,当十祖钱更为难得。据马定祥先生告知,满文天命幕穿上有一圆圈者,唯周先生一人有之。此品书中可见精拓。此外,书中还载有一枚满文草书天聪之宝大钱,也属罕见。
在论证上,此书也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后金天命钱币的铸钱时间,有关史料均记载为天命元年。周先生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天命铸钱时间应是天命六年,地点在辽阳,不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公社)。又如,满文“国宝流通”,《东亚钱志》列为回鹘钱,文不可识。先生认为,“回鹘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铸钱,铜质赫褐,字划模糊,钱法多半仿效开元通宝之制,……西域各国之钱,多用紫铜制作欠精,肉中带砂,砂多欠平,字划粗率,棱角发秃,迹近行书,有时又像草书绝无中原之美。而此钱钱质为红铜,制度明晰,字划楷正,轮廓齐整,以铜质溶法而言,与天命天聪钱相同,以字体书法而论,确为天聪时物”。先生又以“达海”碑文为佐证,认定此钱为清初开国试铸之吉语钱。此书为周先生精力而成,可谓用心良苦。引证币论、史、志、泉谱、辑要、通考等中外文献可查者为五十余种。先生充分利用他久居北方的有利条件,对于清代钱币用力最深,收集、交换不吝资财。书中所示拓片十之八九为先生所藏,其他为同好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