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生·简介:
周 安生号阿生,小舟、斋东园小筑,无锡市人,出生1948年于2012年2月14日逝世。毕业于中国包装装璜大学,自幼备受家父薰陶。八四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无锡诸城举办个人画展,幸得我国着名艺术大师刘海粟、朱屺赡特为画展题词。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英才才杂志、人民政协报、中国书画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香港文汇报、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报、西日本报以及家乡五十多家新闻单位均作采访报导。作品流入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
八八年作品入选加拿大国院博览会,八九年由北京学苑出版发行《周安生花鸟博古画选》、90年参加《中国首届中青年书画展》,在台湾高雄市立图书馆展展出,同时,多次参加省、市展览。九二年应日本墨美书府出访礼品。并入编《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二十世纪中华掇英大车册》、《92中国美术家年鉴》,《无锡名人辞典》,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政协江苏省无锡市委员会委员,无锡市政协联谊书画社副秘书长,恺之书画院画师,江南书画院画师,民进无锡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已出版的《周文彬、周安生、周震三代人书画集》。周安生的山水画作是大制作、大意象的山水揽胜,整体作品浑迈而不失灵秀俊雅,厚沉而不乏空灵通透。布局宏阔,结构严谨,造型坚实,为这一山水盛况作出了其他艺术范例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画家的禀赋以及对于山水艺术的感悟力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应有的验证。取法于宋式巨嶂山水的宏阔雄壮构图,而不拘泥于宋式山水。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相比较,北宋山水惯有的竖式构图以揽略大山水的图绘法式,在周安生的山水画作里得到了另类体现。周安生将北宋竖式构图颠破,继而以横构图或全幅构图作为个人绘画法式,并将古画以及自然界的山水形象加以转化,在呈现出自然山水完整性的同时,周安生并未来折服于自然山水的胜貌,而是以“齐物”的视角,凭借着本心的力量,凭借着天赋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惯见而心又不为之所动的山水,再次纳入了经典性的绘画定义范畴。山水画中较为抽象的结构,在周安生的苦心经营之下变得较为具象。画面结构层次逐渐清晰明朗,深远、平远、高远分而具之,在还原自然景深层感的同时,又将山水突兀而出的瞬间感释放出来,营造出独具个人风貌的山水空间关系。远山近水抑近山远水,沟沟坎坎,急剧倾斜的山丘,小桥流水所在的不同位次,都使观者在不自觉中发现并在内心连接出前后自然贯连而不觉勉强的层层分水岭以及地平线,有效地衔接出一个个明晰灵动、可读、可游、可居的山水形象,从而塑造出一种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山水样式。
周安生细腻敏感的山水笔法则大体源出于“元代四家”的王蒙。对于山体山石的描绘,画家以松紧有致的线条勾勒皴擦出彼此之间相互对立而又咬合的山体结构。结构性线条的娴熟运用为画家表现富有独特律动感的山脉走势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先机条件。浑圆的山体与棱角分明而又内敛的山石构成了局部不稳定性,又和极富稳定感的整体画面之间形成对比,在平凡的方圆交合混用中见其山水极致。细腻轻柔卷曲的笔触,以及苍润的皴法在整幅大势全貌的掩映之下,给人以怡悦的丰富视觉感念。无论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还是峥嵘枯寂的山石,甚或纤弱而内具张力的林木小草,都被溪流、泉水、雾霭、山路有节奏地连接起来,彰显出赋予山水活力的生命之源——气的贯通。周安生所创作出来的类似于宋代宏伟山水的个人绘画语言,使画面中的山川具有了无限生机。他将山的刚毅和水的睿智汇聚于心表现于画。他耐心敷叠的层层皴笔非常自然地界定出岩石结构以及表现的混沌,舒展轻灵的小线条则孕生出生机勃勃的草木。画面中或倾斜或平展的山丘岩壁被画家一一瓦解破释,遂而尽情尽性地塑造出内心的山水形象。
周安生酷爱艺术、崇尚写实。他以虔诚之心,师古师今师造化,无论山水巨作还是花鸟小品,都显示着强烈的艺术开拓精神,但又不囿于古法。他讲究笔墨,又渗透着浓郁的现代意识;他强调写实,又极富强烈的浪漫色彩;他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又充满芬芳的生活气息。其作品或苍奇古拙,洒脱奔放;或雄健秀美,出神入化;或沉雄朴茂,大气磅礴;或如泣如诉,诗意盎然。真可谓烟云满纸,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