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英·简介:
王之英,字石之。
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校长,着名美术教育家。
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王坎头人。着名美术教育家,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内蒙古工艺美术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王之英的父亲是清代秀才,善画山水。王之英从小替父亲伸纸研墨,日久也便能画。雕一画章:“家住狮山画水间”,表达了他对美术的爱好,也赞扬了家乡的优美。王之英7岁入私塾,后进官立小学,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一中前身)读书时,邵飘萍是他国文、历史老师。1916年毕业后,到东阳第七小学任教,因婚姻不如意出走上海,本来打算去法国勤工俭学,后因查出肺病而辍止。
1921年,王之英考入蔡元培创立的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4年,以学校首届毕业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校长亲为荐职的殊荣,执教于国立女子师范大学附中。同年,与同窗好友共同创办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自己担任教学和部分行政工作。同时,他应邵飘萍之请,担任北平务本女子大学美术系主任兼教授、北京《晨报》漫画专栏作家,每日交《晨报》一幅漫画;受李毅士之请,为其创办的阿波罗学会西画研究室教授素描。
因为他在《晨报》上的漫画,针砭时弊,触及军阀,曾被大军阀张宗昌通缉。1929年,王之英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工艺学校研究院专攻工艺图案与雕塑,研读6年。他精通日文,能说、能写、能译,并娶日本女子王君可为妻。1934年,学成回国,先在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举办“王之英雕塑工艺美展”,后到河南创办工艺专科学校,不久被国立北京艺术学院(现中央美术学院前身)院长严智开聘为雕塑教授。1937年,王之英任该校校长,当时学校聘知名教授徐悲鸿、齐白石等。王之英任校长,历时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悲鸿北上接其职务,王之英去东北大学任工学院教授兼建筑系主任。解放后,王之英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8年,已经65岁的王之英,退掉清华一幢带花园的小洋楼,辞谢了北京两家艺术院校的聘请,毅然接受初创的内蒙古师范学院院长之请,参加支边教育,为内蒙古美术事业培养人才。
文革时,王之英被戴上“美术界头号反动学术权威”帽子,揪到北京批斗。回内蒙古后,被罚到内蒙古师范学院包头分院“劳动改造”。对王之英最大的打击是失落了全部珍藏的艺术品:宋代缂丝、明代瓷器古玩、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册页、日本法国的工艺珍品,以及全部藏书。但他却豁达大度,看得很淡,深受师生好友敬佩。
王之英从事美术教育近65年,桃李满天下,弟子遍中华,众多学生成为美术界的名流。他的名作《石之漫画》,系1924—1929年6年间北京《晨报》所刊漫画之精萃。他的雕塑工艺,作品甚丰,可惜毁于动乱年代。晚年,常以书法自娱。他的书法疏朗清丽,自成一格。1986年元旦,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举办“王石之书法展览”,自治区文联主席安柯钦题写了“得道成仙,书界法师”的赞辞。
王之英90多岁时,仍然精神矍铄,专心研习作画,陶醉于书画之中,书斋内挂着新书条幅:“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书益精画益精,精益求精。”这是自励,也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1924年,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首届毕业,即由校长邓锦举荐,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中美术教员。同年,与同窗合力创办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并应东阳籍新闻学家邵飘萍之聘,出任北京务本女子大学美术系主任、北京《晨报》漫画专栏作家;受李毅士之请,任阿波罗学会西画研究室导师。
1929年东渡东京高等工艺学校深造,研究图案和雕塑。
1934年学成归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校长。
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大学工学院教授兼建筑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58年,应原内蒙古师范学院院长左智的邀请,年逾花甲,毅然支边,献身北国的美术事业。
在将近7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以博大精深的学识、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超然大度的作风,为祖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许多学生,已成为中国美术界的名人和中国美术事业的中坚。
王老在科研上也颇有建树,成果甚丰。50年代初,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设计和审稿。后又参与人民大会堂的美术设计、北京展览馆的雕塑设计,以及石家庄烈士陵园的雕塑设计与制作等。在内蒙古执教30余年间,对学校美术系的课程设置、教材创编、资料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树颇多。直到92岁高龄,还主动请缨培养研究生。
王之英·相册
王之英·画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