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简介:
我国着名山水画家。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协会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江苏省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文代会代表,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1919年10月,宋文治先生出生于江苏太仓城厢镇。自幼爱画,经常描摹香烟盒上古典人物画,中小学时美术成绩总是名列第一,曾有作品被选送参加国际儿童画展,并获纪念奖章。后在县城书店购得《芥子园画谱》临摹习字,开始自学国画。
他少年时家贫,曾在上海、苏州等地当学徒,得亲友资助,考取苏州美专,受到系统教育。后在太仓、安亭两地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达十六年。在这期间,他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经朱屺瞻介绍,初拜师上海名家张石园,开始研习娄东“四王”画派的山水技法,后由陆俨少引介师从上海名家吴湖帆,并接触到宋、元名人真迹,眼界渐开,同时得到陆俨少、朱屺瞻的指导,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作品面貌基本是传统的。
1957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创作。受到傅抱石等的影响和启发,并深入生活进行写生,画风产生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60年代初,他和傅抱石、钱松岩、亚明、魏紫熙等一起,进行了23000里的旅行写生之后,画风突变,逐渐形成苍沉、隽秀的艺术风格,成为“新金陵画派”的砥柱人物。
宋文治晚年不断变法,受张大千泼彩技法的启发,以泼彩入画,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意境的抒发,形成了“境象笔墨之外,别有画在”的新风貌。
宋文治一生治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年习古、中年出新、老年求变,都突出地体现了在师古人、师今人和师造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形成了“细宋”、“粗宋”、“小泼彩”三种风貌。近半个世纪,创作了《山川巨变》、《江南春朝》、《桐江放筏》、《黄山松云》、《广州造船厂》、《井冈山》、《庐山飞瀑》、《轻舟已过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李花春雨江南》、《晴雪》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并广为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所收藏,曾应邀赴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和讲学,出版各种画谱、画辑、画册等几十种。多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进行创作。作品作为中央、省主要领导出国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1993年3月1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的接见。
1984年香港出版大型画册《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序言称宋文治为“60年代中国现代绘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1987年被英国牛津大学列入《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大学列入《远东亚太地区名人录》。他创作的江南水乡景色尤为动人,充满诗情画意,有“宋太湖”之美誉。原江苏省美协主席亚明曾挥墨赞誉:“娄江宋文治,江南第一人,丹青名四海,古今真传人。”
宋文治一生德艺双馨、虚怀若谷,他将自己的书斋名为“松石斋”,其寓意即学习松石高洁的气节和坚贞的品格,以自己的艺术报效祖国。1989年,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建成“宋文治艺术馆”。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专为宋文治艺术馆题词“祖国山河美,入画更光辉”。感于桑梓之情,宋文治将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60件、明清书画珍品30件以及30件远古彩陶等无偿捐献给家乡。
宋文治于1999年8月10日凌晨病逝,享年81岁,但他的艺术创造已然汇入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洪流,成为滋养后继者的宝贵精神食粮,其影响力将历久不衰。
宋文治·作品欣赏
宋文治《放学归来》
宋文治《江南春朝》
宋文治《广州造船厂》
宋文治《钟山秋色》
宋文治《湖同清夏》
宋文治《山川巨变》
宋文治《山城新貌图》
宋文治《太湖帆影》
宋文治《峡江图》
宋文治《江南春朝》
宋文治·相册
宋文治·画像·照片
宋文治·swz
宋文治·s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