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僧繇·简介:
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相传为吴人(今江苏苏州),据同治《湖州府志》所载,证实其为今之浙江吴兴人。天监(502—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张僧繇擅长描写人物面貌,梁武帝因为思念出外担任各州的诸皇子们,便命令张僧繇为各个皇子们画人物像,画得样子维妙维肖,见图就好像见诸皇子们。
张僧繇吸收了天竺等外来艺术之长处,在中国画中首先採用凹凸晕染法,画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传神逼真。
张僧繇的绘画真迹,目前已无从得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从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细画见长。这虽不能使张僧繇的艺术特徵完全再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某些特点,对研究张僧繇的技法风格,仍不失为现在所能有的唯一资料。
关于张僧繇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画龙点睛」。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游人纷纷前来观看,讚不绝口。但是,大家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于是,大家请求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他这话人们认为很荒唐,根本不可相信,就一再要求他给龙点睛。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辞不下只好挥舞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刚刚画完,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墙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墙壁上。
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门上用天竺(古印度)画法以朱色及青绿色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姚最《续画品录》中说:“善图塔庙,超越群工。”张彦远家曾藏有张僧繇的《定光如来像》,并亲眼看到过他的《维摩诘》、《菩萨》等作品。张僧繇生平勤奋,《续画品录》说他“俾昼作夜,未曾厌怠,惟公及私,手不释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足见他业精于勤的可贵精神。在色彩上,吸取了外来影响。
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桤之、南朝宋陆探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
后人将其画法与唐吴道子并称为“疏体”。子善果、儒童,均擅绘宗教画。
张僧繇·作品欣赏
张僧繇《十八宿神形图卷》
张僧繇《十八宿神形图卷》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
张僧繇《鱼篮观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