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简介:
字太冲,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唐代中期的政治家和画家,历经玄宗至德宗四代,从地方官到藩镇、宰相,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政治家。
他在公退之暇,常常在家中鼓琴,而书法、绘画也都有很突出的成就,工章草,得张旭笔法;画远师陆探微,擅画人物及农村风格景物,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擅长人物画和畜兽画。《唐朝名画录》说他"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韩滉绘画具有一种浑厚朴实风格。
一晴日,韩滉到郊外,看到耕牛食草,牧童嬉耍,逍遥自得。远处一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韩滉看得出了神。一个月后,状貌各异的五头牛跃然纸上。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
韩滉的《五牛图》问世以后,人们惊叹他所画的五头牛,不仅形似,而且形态各异,各具特征,肥瘦有别,牛色互异,笔法简朴,曲尽其妙,真是神妙之笔。这画虽为长卷形式,但所画牛却各有独立,除了一丛荆棘之外,别无景物。这幅画在用色上很有特点的。现实的黄牛,品种虽多,但色相变化不多,图中三头黄色,两头深褐色基本是最典型的毛色, 全画虽然只用两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却是丰富多彩的。这幅画还有个很大的特点能从牛身上看到一种感情,从它们不同的姿势,各自的眼神,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
这幅稀世名画到了宋代,一直被宫廷珍藏。到了元代,经过战乱,此画为书法大家赵孟頫收藏。他喜出望外,亲自为韩滉《五牛图》题跋,称赞此画"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后来世事沧桑,韩滉的其他画作大都散失,惟独这幅《五牛图》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现藏数量极少的唐代绘画杰作之一,是国家级的文化瑰宝。
《五牛图》白麻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1952年文化部文物局购于香港拨故宫博物院藏。经研究认为,韩滉画五牛以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笔法精妙,线条流畅优美,形神俱佳,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是难得的唐画佳作。卷后有元赵孟頫、孔克表,明项元汴,清高宗弘历等人题记。曾入宋内府,元赵孟頫,明项元汴曾藏,后入清内府,清末流散宫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以重金由香港购归。
《文苑图》是我国古代工笔人物画中的传世精品之一。本幅无作者款印,根据图左宋徽宗“瘦金体”题字:“韩滉文苑图,丁亥御札”,下书“天下一人”押,遂定为唐代韩滉作。然从时代风格看,少唐画气息,最明显的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极似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另外人物头戴的“工脚上翘”的幞头形式,亦至五代才出现。同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本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卷,后半段画面与此图完全一样,故可肯定《文苑图》作者是周文矩,所画内容为琉璃堂人物故事。至于两图孰为原本?抑或均属摹本?据考,美国的《琉璃堂人物图》卷水平较差,人物面相稍欠神采,衣纹用笔颇见柔弱,且图首宋徽宗题“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神品上妙也”和下钤“ 内府图书之印”均伪,故此图当为宋以后摹本。而《文苑图》人物神采奕奕,笔墨功力深厚,本幅右下角又有南唐墨钤“集贤院御画印”,证明此图不会晚于五代,极可能即周文矩原迹,惟前半段已佚,也许周文矩又重临了后半段,亦不排除为同时高手临仿本。总之《文苑图》属五代真迹名品,殊无疑义。
作品所绘琉璃堂人物故事,据考即唐玄宗时着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故实,与会者可能有其诗友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文苑图》绘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垒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形神俱备。所缺前半段从《琉璃堂人物图》中可以看到,是画四人围坐议论,其中有一位僧人,还有侍奉的童仆。从全卷场面可领略当时宴集之盛况。
此图画法与《琉璃堂人物图》及周文矩另一幅《重屏会棋圈》卷(宋摹本)相比较,风格相似,都呈周氏典型面貌,但水平却有高下之分。本图人物衣纹所运“战笔描”细劲有力,曲折中见流畅,圆润中具轻重,树石勾染细致,富层次和立面感,人物情态尤富神采,个性各异。作为五代一幅真迹,确反映了该时代所达到的水平。
韩滉·作品欣赏
韩滉《文苑图》
韩滉《五牛图》
韩滉·相册
韩滉·画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