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简介:
江苏徐州人,中国当代着名画家。以山水画闻名于艺术界,中国写意人物画亦有相当研究,喜欢画牛,也是书法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07年3月出生于徐州一个平民之家。
1931年秋,因“一八艺社”的活动受到反动当局的注意,李可染被迫离校返回徐州。1932年,李可染应邀到徐州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同年2月,受聘于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7年李可染创办了黑绿两色套印石般抗日画报《火线周报》。1938年,李可染赴武汉,参加由周恩来领导、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1942年,李可染恢复了对中国画的研究,提出对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1943年,应徐悲鸿之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系副教授,并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创作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从1954年起,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面向祖国的壮丽河山,常年深入生活,写生于大江南北,完成了数百幅山水画写生,发现了一些新的艺术规律。60年代初期,李可染的绘画艺术进入成熟期,他的绘画创作已进入了自由、充分地抒发性灵、表达出审美理想的境界。正当他革新中国画的实践如火如荼之际,风云突变,十年浩劫,被迫停笔。但李可染并没有消沉。他通过书法作基本功练习,勤奋不辍。70岁以后的李可染,其艺术创作进入了更理想、更自由的时期。李可染于绘画上要求“神韵”,以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之境。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强烈艺术个性的新山水画,实现了毕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夙愿,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升华和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被人们誉为现代新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是他的苦学精神,执着追求与祖国河山化合的结晶,凝聚了画家对时代与自然景观的认真思考和深刻感受。李可染说:“中国向来把江山、河山、山水作为祖国的象征或代词,江山就是指的祖国。我们在山水画中描绘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其主要思想在于歌颂祖国、美化祖国,把热爱祖国的感情感染给广大人民。”
以下节录1986年所举办的《李可染中国画展》之前言,李可染总结其一生创作:
“ 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 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在创作画,还是在学画、研究画?结论:我是在学画和研究画,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
创作生平
其山水画代表作有《漓江胜境》与《万山红遍》等。
1932年李可染25岁时,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创作《钟馗》,于1937年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
1937年到1943年,对日抗战爆发,创作抗战作品,于武汉加入政府组织创作抗日爱国宣传画。期间较受注意的宣传作品如《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等,多存在报纸等大量复制品,其余墙壁上所作仅有底片留存。[1]
1939年武汉危急,李可染辗转经长沙、贵阳取道入重庆。
1942年于重庆致力创作,参加当代画家联展,发表《屈原》、《王羲之》、《风雨归牧》、《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徐悲鸿订购。李可染在重庆居所靠近牛棚,此后有更多画牛的主题。
1944年在重庆中苏友好协会举办国画个展。
教育:
童年时酷爱绘画。13岁时拜师钱食芝先生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进入上海私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8岁时任教于徐州艺术专门学校。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受林凤眠先生和法籍教授克罗多的指导,专攻素描和油画,并自修国画和美术史论,同年加入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
李可染·作品欣赏
李可染《迎春图》
李可染《万山红遍》
李可染《革命圣地韶山》
李可染《榕湖夕照》
李可染《观画图》
李可染《卖唱图》
李可染《画龙点睛》
李可染《水墨钟馗》
李可染《午睏图》
李可染《钟馗送妹》
李可染·相册
李可染·画像·照片
李可染·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