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早在新石器时代,鹿就成为被表现的艺术题材,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有著名的鹿纹彩陶盆。用玉雕琢鹿形却要到商代,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
古代“四灵”中龙和麒麟都有鹿的特征,可见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长寿的象征,在古代还代表政权和帝位。尤其是白鹿,人们称之为“仙鹿”或“天禄”,视之为祥瑞神奇的瑞兽。古人认为“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又将白鹿的出现视为天下太平的标志。在这一点上,古代瑞兽中唯有凤和麒麟可与白鹿媲美。
西周的鹿形玉器主要有鹿形玉佩,不见商代的鹿头形玉饰。除了继承商代鹿形玉佩的站立姿态、无角的外形特征外,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
唐宋辽金元时期,玉鹿又赋予新的题材。这段时期一是圆雕玉卧鹿较为常见,既可作摆饰,又可作文房镇纸。二是辽金元时期的“秋水玉”,表现的是女真族秋季狩猎、射虎捕鹿的情景,图案为山石、柞树,有的虎鹿并存,有的双鹿为伴,有的柞树藏虎,最常见的还是山林群鹿图,在雕琢手法上,常留玉皮巧做秋色。到元代,“秋山玉”逐渐衍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明清。
到了明清,玉器的吉祥图案大量流传,很多吉祥图案含谐音隐喻之意,表达美好的愿望。鹿谐“禄”,意为高官厚禄,雀鹿意为“爵禄”,蝠鹿隐“福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