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羊脂玉泛有淡淡的青,精光内敛由里向外给人一种微冷的感觉,俗称“冷美人”。之所以叫羊脂玉,就是因为在羊脂玉里那种油脂般宁静温和、清静素雅和高贵的感觉。但和我们想像不同的是,在我们新疆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对于羊脂玉的评判,目前并没有定量客观的科学尺度,即使是国家级的专家在评判羊脂玉的时候,也是靠肉眼以及自身的经验。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有些时候羊脂玉它就是一个经验的尺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学或者化学的尺度,比如用化学方法化验一下二氧化硅含量有多少,物理学上,我们说它密度有多少、它的折射率多少,不是这个严格的科学尺度,它是一个经验的尺度,我们对这个经验也进行一些评估,然后把这个经验值、它的理论值把它从经验数据里面提出来,就产生出一个新的数据在里面,再用这个数据反过来控制这个经验,而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精密仪器。
但是,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玉店商家给消费者展示的羊脂玉的鉴定证书基本上都是省级出具的,间或也有国家级出具的证书。其实这些证书中的一些定量检验数据说白了就是靠一种设定的参考值,这其中包括颜色、光性特征、内部特征、折射率、吸收光谱和紫外光谱中的长波、短波等。在检验一块玉石时,达到检测仪器所设定的数值,那就鉴定为羊脂玉,达不到则为和田玉或和田白玉。但在我们真正的藏家和玩家眼里大部分并不认可这种结果。所以说真正的羊脂玉并不完全是证书说羊脂就是真的羊脂,只能说各项指标达到羊脂玉。在羊脂玉的鉴别中经验和眼力尤其重要,千种玛瑙万种玉,不同的羊脂玉呈现出来的白度和润度都会有轻微的区别,籽玉没有重复的,每一块都不一样,不像钻石可以定个白度来衡量,但产自新疆和田羊脂玉的白度没有一块是一样的,所以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块玉放在一块,你觉的这个挺白的,拿来一块,这个又更白了,再拿来一块,还有白的。
钻石不知道当时费了多大的劲定了(标准),但它毕竟是晶体,但是和田玉中,每一块都不一样,质地、油润度和细腻度的高低等都不大一样,依靠的就完全是经验了。大家都知道,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宝石级材料,是白玉中质纯色白的极品,具备最佳光泽和质地,表现为: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且细腻浑厚,有老熟之相,油份和脂份极佳,恰似一团刚刚割下来的羊尾巴油,这是其他玉料不可能达到的,而不仅仅是白度。所以上好的羊脂玉首先要看它的细腻浑厚和熟度,白度在其次,再白的料,肉质粗松,韧性不足,雕刻时都站不住刀,细节没法发挥到极致,因此,真正的羊脂玉是在常光下用肉眼看不到内部结构的。在我们收藏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羊脂是白里泛红、泛黄或泛青,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和田玉中的主要七种色泽中都存在羊脂玉,这也不为过,至于羊脂白玉中的白一定是阳白、熟白和冷白,苍白和僵白自然不被认可。
所以说玉质的成熟度越高成为羊脂玉的可能也就越大,成熟度在确定是否是羊脂玉中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指标。再有,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当下在玉器收藏中有一种怪现象,就是一味的追求白度,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其实这种收藏理念是错误的,笔者也不赞成。所谓的羊脂白玉,就是人们对和田玉中极品的比喻,再加之和田玉每块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故所谓的羊脂白玉就永远不可能用一个公式化的固定标准来科学地测定。业界许多人士就认为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或青色,质地稍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而现如今人们一味向白色看齐的做法,显然是对羊脂白玉的误解,是不科学的。
其实羊脂白玉只是现在人们的叫法,在以前就叫羊脂玉。没有白字这一说,这个白字是人们后加上去的,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因此过分看重颜色,会大大误导人们的收藏理念。在现实里,假如我们以吃的羊油的油脂和白度为标准的话,那么天下可能就只有一块羊脂白玉了。因为羊油只有一个白度和一个油性,而和田玉每块玉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说我们不能强求。应该严肃、实事求是地否定当前社会上对于羊脂玉的一种流行说法和取舍的标准。所以说,由于人们对于颜色的判定标准不同,因此到底是不是够白也没有一个科学定量的标准,就只完全靠经验来判评了。笔者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过颜色很白的和田玉,可是专家把其归为青玉。而有一块看着是青色的古玉则被列入了白玉。
大家切莫把羊脂白玉越白越好的说法看成是真理。如果只强调白,而忽略了质地,那么像大理石、石英石等很多相当白的石头就成了玉了。羊脂白玉的神秘化并不是好事,什么是羊脂白玉?
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藏家又不认可鉴定中心的标准,怎么办,那么中庸的做法就是将羊脂白玉分级,这样大家都有了心中的羊脂白玉,眼光高了羊脂白玉就少了,眼光低了羊脂白玉就多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上手的真东西越多,你的眼光也就越高,眼光越高,在你眼里羊脂玉也就越少,那么你也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