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籽料把件佛
西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世,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母舅家中。及长,舅氏虑其祸终不能免,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
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族氏家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着。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独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了一些比丘(佛教指和尚)议论,他听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里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法华经序品》文殊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说明他这一习性的养成,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由来已久.
弥勒学佛历史,比释迦牟尼资格要老得多。但他因喜好交游,爱吃穿,而重视慧学。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结果后来居上了。
中国人是最喜欢弥勒佛的,为什么呢?弥勒佛很中国化,完全是中国人的形象。释迦牟尼等都是印度人的模样,没有那么亲和。弥勒佛的大肚和笑脸都是中国式的,另外,弥勒佛的宽容精神、博爱情怀对一般人来说,也更为朴素实在,无论是追求去弥勒净土,还是等待弥勒降世救苦救难,反正弥勒的怀抱都是温暖的。中国人对弥勒佛的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世信仰,上生信仰相信人死后可以往生弥勒净土,下世信仰相信弥勒一定会降身人间,普度众生。在这种信仰中,弥勒非常像基督教中的基督。故而,在籽料把件佛中,弥勒佛最受大众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