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挂件
首先,古人对于玉的痴迷状态,用之沟通天地,沟通人与自然,当代人是没有这种状态的;其次,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秦国曾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的事情——一块玉可以等于十五座城池,那才叫真正的“疯狂”。同样,我们看清代是怎样使用玉材的:当时一些大玉都是将其从新疆的昆仑山上采集下来,然后一路历尽艰辛运回京城,再加上名匠雕琢……就为了一块玉,其所耗人力、物力与金银为今天所不可想象,“疯狂”程度令人咋舌。反过来看今天,我们之所以对玉的市场有“疯狂”的感觉还是我们的起点太低,“疯狂”是与30年前对于玉文化、玉的价值漠视相形对照所产生的。
这种说法很有意思,而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玉在当代忽然有着这样强劲的发展势头?
本质上讲,当代软玉收藏之所以会呈现爆发的态势,其实正是文化的原因,是文化回归使然。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感受着传统文化,包括玉文化有意无意的熏陶。我们语言中所留下的关于玉的赞美、玉的成语不胜枚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讲的是情操,“金玉满堂”讲的是财富,“颜如玉”讲的是审美……玉是充满东方文化特征的材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东方文化越来越强势。中国人对于玉有着先天的亲近与向往,在时机成熟时就表达了出来。因此,“疯狂”所表现出的对于古老文化传统的向往、研究、学习是积极的、有益的。
而人们耳熟能详的“盛世藏玉,乱世藏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和田玉从未因为战乱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和田玉自身的价值最终仍要体现出来。自2000年以来,和田玉价格每年递增的速度超过了任何艺术品,也超过了很多升值的物品,这一点不夸张。去过和田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当你眼前浮现着茫茫的旧河道,被翻过一遍又一遍的沙砾,千疮百孔的玉龙喀什河,手中的玉(籽玉)怎么贵也不为过,因为它们是无法再生的“大地的舍利”。
但另一方面讲,目前在文化热潮涌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问题,这就是由于玉的商品属性膨胀带来了种种短期行为与急近功利的投机。对于资源,我们看到了竭泽而渔,“疯狂”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就令人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