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主题购物)

时间 : 05-28 投稿人 : meishu 点击 :

无论是天津的“盘头”

还是东北的“大波浪”

头型,和气质挂钩

只要出场,绝不能输

那古人在头发这件事上

是咋臭美的呢?

一切要从一把梳子说起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南宋缠枝牡丹纹玉梳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01

美出新高度!

梳子都自带渐变色了?

这对南宋缠枝牡丹纹玉梳

是南京地区迄今发现中

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玉梳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以和田玉制成

整体呈薄片状半月形

大小与成年人手掌差不多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在仅有1厘米宽的梳背上

古代工匠采用透雕工艺

琢出了三朵盛开的牡丹

两朵含苞待放的花蕊

其间辅之以缠枝叶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而镂空最细的地方

只有2—3毫米

可见南宋时期高超的琢玉水平

缠枝纹是我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

结构活泼流畅富有动感

象征欣欣向荣的生长力

人称“富贵花”的牡丹

则一直是国色天香的代言人

“缠枝+牡丹”组合而成的CP

可以说是泼天的富贵了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繁复规整的纹样+精湛细腻的工艺

果然,又被宋式美学碾压到了

02

精致女孩子怎能没有小梳子?

盘一盘古人的“插梳”style

古人对仪容非常重视

《周礼》规定

日日梳理头发

每三天必须洗头沐浴

称之为“栉沐”

晋代诗人傅咸在《栉赋》中说

一发不顺,实以为耻

但梳子在古代可不叫“梳子”

而是叫“梳篦(bì)”

《说文解字》中记载

“栉”,梳篦之总名也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除了是整理头发的重要工具

也是必不可少的饰品

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

并称为古代传统八大发饰

最早的梳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

主要形成于魏晋时期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捣练图》唐代 张萱(宋代摹本)局部

穿越回唐代

你会发现女孩们特别流行在头上插梳篦

且一把两把已经不够看了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唐代 金背玉梳(左)唐代 金梳篦(右)

宋代以来

“插梳”之风更甚

梳子与梳子之间也卷起来了

金、银、玉、犀牛角等贵重材料均被征用

奢华程度达历史巅峰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北宋 “周小四记”铭梅花双狮纹银梳(上)宋代 半月形包金木梳(下)

当时为了遏制这种炫富风气

宋仁宗还曾下诏规定

梳子的长度不能超过四寸

材质不能用贵重的牛角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这对建中宋墓出土的玉梳

不仅反映了宋代梳子奢华的时尚

而且,据专家推断

它出现的年代应该在禁令颁布后

03

不止防脱发

跟古人学养生就对了!

“不是已经秃了就是在变秃的路上”

“脱发”的痛处懂得都懂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那在没有各种防脱神器的古代

人们是靠啥养生的呢?

也许你和古人之间的距离只差一把梳子

举两个“熟人”的例子

他们都深谙梳头的养生之道

“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苏东坡做了这个大动作后

可以一觉睡到天亮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眉山三苏祠 苏轼像

一直坚持梳头的陆游

到了晚年80多岁时

发现白发中竟长出了黑发

“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绍兴市沈园 陆游像

中国历来有梳头长寿的说法

每天多梳头可以疏通血脉、强身健体

脱发的事儿也就顺带手解决了

一把小小的梳子

“穿”发丝

“越”古今

不仅是兼具实用和美观的器物

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健康的追求

来源丨央视新闻

编辑丨甘小博

相关商品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独山玉多彩定情信物一梳百顺玉梳子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白玉梳子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烟紫凤梳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一梳百顺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凤梳一梳百顺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新疆和田玉籽玉仿古龙行天下玉梳理财梳一梳百顺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碧玉冰底苹果绿梳子

既养生又美颜 古人用一把梳子搞定了“头”等大事(玉石文化) | 玉石文化

碧玉龙凤梳

相关文章

  • 明代精品玉器欣赏(玉石文摘)
    明代精品玉器欣赏(玉石文摘)

    明代(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有着276年的历史。明代早期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一派盛世景象。明代中晚期的万历年间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人民的市场选择,活跃了市场,推动了生产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器行业的发展。01明 白玉单身杯明初玉器受宋、辽、金、元风格影响...

    1678 玉器欣赏 精品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文化
  • 崔磊:成腕儿还是成角儿(玉石文摘)
    崔磊:成腕儿还是成角儿(玉石文摘)

    有年轻的学生问我,“老师,学玉雕以后有前途吗?”我说你指的是什么样的前途。“就是能不能指着这个吃饭?”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其实要想找一份吃饭的营生不难,行行都能吃饭。玉雕学好做好,还能吃上不错的饭。我那会儿刚出徒的时候,一个月千把来块工资,虽然不多,但也是我父母的总和。现在圈里经常盛传,几克籽料卖了几十万,平均一克四、五万。如果看了这个心痒痒,放弃学...

    342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石文化
  • 著名碧玉产地及色泽和质地(上篇)(玉石讲解)
    著名碧玉产地及色泽和质地(上篇)(玉石讲解)

    新疆碧玉:和田碧玉籽料和量产地为玛纳斯山料,以及少量的戈壁料,和田玉碧玉籽料极为罕见质优价高,玛碧玉产出既有籽料,也有山料,也包括部分山流水。鉴于碧玉本身的特点,以碧玉为原料的作品以器皿居多,年代多集中在清代与民国。新疆产碧玉主要为玛纳斯碧玉矿所产,玛纳斯碧玉矿自1973年建矿以来,据《中国和田玉》记载,该矿年产量最低为1吨,最高为35吨,其中以1973~1...

    1512 碧玉 和田玉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寓意
  • 最受欢迎的和田玉挂件款式(玉器百科)
    最受欢迎的和田玉挂件款式(玉器百科)

    和田玉挂件款式多样,造型栩栩如生,质地细腻,颜色纯正浓郁,给人一种温润之感,佩戴起来尽显恬静优雅、落落大方,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都説“人养玉,玉养人”,长期佩戴和田玉挂件良性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蓄元气、养精神的作用,可以让本身身体不是特别好的人变得更加健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和田玉挂件中含有大量的,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在佩戴的过程中这...

    1225 和田玉 挂件 玉器科普 玉器学堂 玉器寓意
  • 盛夏时光,幸福相玉 老凤祥玉器节(购玉指南)
    盛夏时光,幸福相玉 老凤祥玉器节(购玉指南)

    国人自古爱玉,爱它纯净坚韧,不折风骨,更爱它质洁高雅,自带福韵,无需多加修饰,便能“玉”见其美,2022老凤祥夏季玉器节2022年7月1日-7月31日盛夏,一个佩戴玉石的季节温润典雅的白玉冰清玉洁的翡翠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来老凤祥挑选一款让您心动又解暑的美玉吧活动福利店长推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老凤祥黄金镶和田玉和田美玉天赋灵韵经匠心金艺打磨以不同...

    919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文化
  • 和田玉籽料的油性(玉石学堂)
    和田玉籽料的油性(玉石学堂)

    新疆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从产状来分分为山料,籽料,山流水和戈壁料,近年来籽料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和田玉籽料的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和田玉籽玉既白又润,有油性,温润细腻。玉因其矿物质颗粒极细小而又成纤维状,与隐晶质微粒集合体组成,抛光后呈现出油脂光泽,当地人称之“油性很大”。和田玉的油性是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视觉上和...

    1580 和田玉 油性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风水玉石
  • 青海料疯狂中藏危机(玉器市场)
    青海料疯狂中藏危机(玉器市场)

    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因奥运奖牌“金镶玉”而声名大噪,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身价不断飙升,成为令人瞠目的“疯狂的石头”。在暴利的背后,这一产业存在的过度炒作、囤积居奇、良莠不齐等问题,值得深思。昆仑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南麓海拔4200多米的玉女峰与西王母瑶池周边,与昆仑山北麓出产的和田玉性、色、质相同,属姊妹...

    1176 昆仑玉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市场
  • 如何盘玩和田玉把件?(玉石文摘)
    如何盘玩和田玉把件?(玉石文摘)

    随着和田玉收藏热的持续升温,用于装饰的和田玉首饰及用于把玩的和田玉把件都受到大家的追捧。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和田玉把件如何盘玩?其实玉把件的盘玩有很多种,比如急盘、缓盘、意盘等。欢喜弥勒佛和田玉白玉把件如何盘玩和田玉把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盘玩方式。比如有的朋友性格急,那就选择急盘的方式,玉把件时刻不离开自己,用自己的气息来养玉把件。时刻盘玩,这样盘...

    598 和田玉把件如何盘 和田玉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器保养
  • 和田黄玉的等级分类(玉器市场)
    和田黄玉的等级分类(玉器市场)

    在玉石家族中,和田黄玉以独特的颜色而独树一帜,以及加上油润细腻的质地,从而使得它在众多玉石种类中脱颖而出。极品和田黄玉与羊脂玉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任何一种玉石的品质均有优劣之分,那么和田玉黄玉根据颜色、质地、光泽等具体分为哪些等级分类呢?和田玉黄玉挂件一级黄玉:此类和田黄玉的品质最佳,通常它的颜色为深黄色,质地细腻坚韧,颜色分布均匀,且色泽柔润,呈半透明状,...

    1321 黄玉 和田玉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市场
  • 玩玉收藏,记住这五点就可以 (玉器收藏)
    玩玉收藏,记住这五点就可以 (玉器收藏)

    和田玉,作为玉中佼佼者,已然成为众多收藏家的心头好。这不仅因为玉石收藏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在收藏的过程当中,还有这几种只有玩玉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乐趣。质 “质”是决定和田玉经济价值的根本,体现了和田籽玉内在的性质。细腻:微晶体颗粒组织结构细小;坚韧:呈纤维状有韧性;致密:同样与结构有关,交织成毛毡状,非常缜密;温润:和田籽玉里面含有水分,摸上去温润不冰手...

    1618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一篇看懂翡翠手镯各类镯型,太全了!(玉石知识)
    一篇看懂翡翠手镯各类镯型,太全了!(玉石知识)

    翡翠手镯,作为珠宝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翡翠手镯的各种镯型,帮助你成为翡翠小达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正圈”手镯,也被称为平安镯。它的特点是内侧平滑,外侧圆润,给人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感觉。一般正常的正圈的厚度在7.5~8.5mm之间,10毫米到11.5mm为正常的正圈的宽度,如果它的厚度超过8.5,它的宽...

    539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正确理解和田玉价格(玉石讲解)
    正确理解和田玉价格(玉石讲解)

    当今的和田玉市场也确实让那些新入门玉石爱好者无所适从。2009年的深圳文博会上,在会场顾客问我的和田玉价位打几折,我说最低可以八折,有些标的是一口价没有折位。这时他走到我旁边的同来的一商家问价:“我柜台里的和田玉全场最低2折,您随便挑”。商家如此招呼。顾客看了看,还是摇摇头走了。和田玉把件作为生意人来说,多少折位买卖都是正常的行为。因...

    1841 和田玉 和田玉价格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市场
  • 如何判断和田玉的新老?(玉石百科)
    如何判断和田玉的新老?(玉石百科)

    玉是玉石,一块石头没有新老之分,只能说形成到哪个阶段。大理石通过酸的腐蚀形成玉(山料宝盖玉),岩浆水沁入山料变成糖玉或黄玉。山料通过地质结构变化,雨水冲刷到这里旧叫山流水了。玉石顺着山势掉落到河里。在河里冲刷翻滚或被铁离子等金属沁入形成和田玉籽料。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新老。一、何时开采。人工开采的目的是雕琢成器。成器后留存至今的有传世和陪葬品之分。当然这个是可...

    1276 和田玉籽料 玉石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古玉器的仿冒品主要有4类!(玉石文化)
    古玉器的仿冒品主要有4类!(玉石文化)

    古玉由于年代久远,珍贵稀有,无论是特独的工艺特点,还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都是备受收藏家追捧原因。目前古玉市场仿古玉居多,层出不穷的欺骗手段令许多玩家上当受骗。古玉器的仿冒品包括假质古玉器、假代古玉器、真质假代玉器和假质假代玉器四类。1、假质古玉器:以价值较低的玉质或劣质古玉器,有意冒充或无意误定为高档玉质古玉器,但时代不假或误差不大者,被称为假质古玉器...

    547 古玉 仿冒品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和田玉手链貔貅的寓意(玉器文摘)
    和田玉手链貔貅的寓意(玉器文摘)

    我国是一个玉石大国,有很多品种的玉石,但是被称之为国玉的“和田玉”,他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很多人关注的点不同,但是他的题材确实每个人都会关注的对象,因为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说法和寓意,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和田玉貔貅手链的作用。  貔貅手链“辟邪”中国自古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据说貔貅是一种瑞兽,它有一角和两角之分,一...

    966 和田玉 貔貅 玉器常识 玉器文摘 玉器风水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