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形容一个人多才多艺,堪当多面手的意思。但十八般武艺到底是哪十八般?
据《五杂俎》和《坚集》两书所载,“十八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玉雕中当然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下面咱们简单说其中的几种。
—刀—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例如“武圣”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传说“二郎神”杨戬使用的两刃三尖刀。其实在我国,刀不止是武将的常用兵器之一,文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刀,例如茶刀。
茶刀,因外形与“刀”相像,成扁平状,故取名“茶刀”。茶刀多见于金属各类制品,但要说最佳的材质莫过于玉石的材质,硬度高达7,轻松撬取茶饼,让玉器重归实用,又集观赏、把玩为一体。
—戈—
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
现在的作品很多以“戈”的形状来创作成当代仿古品,比如上面这件作品,用流畅的线条及凸凹的弧面来表现它的不同,玉戈呈弧形,上饰勾连云纹及如意纹,精细唯美。
—剑—
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作为兵器存在已有数千年。元代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云:“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可见剑是有品格、有灵魂的。
以玉为剑,是国之礼器的完美显现,去金之厉气,得剑之豪情,赋剑以灵气。现在玉雕中常用青玉呈现古代青铜剑的魅力,融入现代审美,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品。
—斧和钺—
斧的起源很早,原始人类即用利石作为劈器。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经过多代演变,现在却变成一种小巧兵器,有刃有钩。
随着时代的更迭,斧钺慢慢退出冷兵器的主流以后,它的象征意义却没有被替代,历代的玉雕题材很好的利用了它,去掉了锋利的刃,在粗糙宽厚的背上饰以云纹,别有一番韵味。
中国人好给各种物件找寓意,时间长了,这“斧”谐音“府”,于是斧钺类的玉雕饰品又加上了“送寿入府”的寓意,让杀伐千年的武器变成了祝寿文雅的礼物。
像兵器被运用到玉雕中作品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解析了,其实玉雕作品来源于世间万物,有物即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