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把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说的“玉”,指的是在玉石行业根据商业习惯所分类的高档玉石即翡翠和软玉(和田玉)。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传闻中所说的宝玉石本身散发的能量对人身体影响很大,然而事实上这种观点尚无确凿的科学依据。
曾经有专家举例,说古人身上系了一块玉佩,对自己的走姿就有要求了,像撒腿狂跑、摇摇晃晃等动作就不合适;而且玉佩和其他饰物碰撞产生悦耳的叮当声,很优雅,这样一来潜移默化地对人的仪态姿势都有了提高。因此,个人觉得我们所谓的“玉养人”,其实主要指的是养心、养德。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早在原始社会,玉石因为其纯洁性,常常用来敬天;到了夏商周开始成为王权的象征,直到被青铜鼎替代以后,玉石文化开始进入精神层面,但也是王公贵族的专利。一般认为唐宋时期玉才开始流入民间,从清朝中期开始,翡翠开始受到大众喜爱。
“谦谦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再者,由于玉器不朽,虽经雕琢、打磨、入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岁月的磨练,仍能保持其温润坚实的质地,发散它永恒的光辉,故而古人喜欢把这种温润坚实的玉石比作君子而崇拜。古人佩玉,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要注重道德,讲究情操。现代人拥有并佩戴美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高贵的情操。玉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寄托着对自然的向往。佩玉能够潜移默化地,修身养性,可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
所以“人养玉、玉养人”更多的是说人佩以玉,玉养之人,玉养之德;心中有玉,身上无玉,以玉养心,淡然知足。